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偶成




  葦索
  善于治國平天下的人物,真能隨處看出治國平天下的方法來,四川正有人以為長衣消耗布匹,派隊剪除〔2〕;上海又有名公要來整頓茶館〔3〕了,据說整頓之處,大略有三:一是注意衛生,二是制定時間,三是施行教育。
  第一條當然是很好的;第二條,雖然上館下館,一一搖鈴,好像學校里的上課,未免有些麻煩,但為了要喝茶,沒有法,也不算坏。
  最不容易是第三條。“愚民”的到茶館來,是打听新聞,閒談心曲之外,也來听听《包公案》〔4〕一類東西的,時代已遠,真偽難明,那邊妄言,這邊妄听,所以他坐得下去。現在倘若改為“某公案”,就恐怕不相信,不要听;專講敵人的秘史,黑幕罷,這邊之所謂敵人,未必就是他們的敵人,所以也難免听得不大起勁。結果是茶館主人遭殃,生意清淡了。
  前清光緒初年,我鄉有一班戲班,叫作“群玉班”,然而名實不符,戲做得非常坏,竟弄得沒有人要看了。鄉民的本領并不亞于大文豪,曾給他編過一支歌:  “台上群玉班,
  台下都走散。
  連忙關廟門,
  兩邊牆壁都爬塌(平聲),連忙扯得牢,
  只剩下一擔餛飩擔。”
  看客的取舍,是沒法強制的,他若不要看,連拖也無益。即如有几种刊物,有錢有勢,本可以風行天下的了,然而不但看客有限,連投稿也寥寥,總要隔兩月才出一本。諷刺已是前世紀的老人的夢囈〔5〕,非諷刺的好文藝,好像也將是后世紀的青年的出產了。
  六月十五日。
       
  〔1〕 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二日《申報·自由談》。
  〔2〕 派隊剪除長衣的事,指當時四川軍閥楊森的所謂“短衣運動”。《論語》半月刊第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六月一日)“古香齋”欄曾轉載“楊森治下營山縣長羅象翥禁穿長衫令”,其中說:“查自本軍接防以來,業經軍長通令戍區民眾,齊著短服在案。……著自四月十六日起,由公安局派隊,隨帶剪刀,于城廂內外梭巡,遇有玩視禁令,仍著長服者,立即執行剪衣,勿稍瞻徇。”參看本書《“滑稽”例解》。〔3〕 整頓茶館 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上海《大晚報》“星期談屑”刊載署名“蓼”的《改良坐茶館》一文,其中說對群眾聚集的茶館“不能淡然置之”,提示反動當局把茶館變為對群眾“輸以教育”的場所,并提出“改良茶館的設備”、“規定坐茶館的時間”、“加以民眾教育的設備”等辦法。
  〔4〕 《包公案》 又名《龍圖公案》,明代公案小說,寫宋代清官包拯斷案的故事。
  〔5〕 諷刺已是前世紀的老人的夢囈 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大晚報·火炬》登載法魯的《到底要不要自由》一文,攻擊魯迅等寫的雜文說:“譏刺嘲諷更已屬另一年代的老人所發的囈語。”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