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庫>名家風采
陶行知作品集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于金陵大學,后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异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運動后,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庄師范。1930年4月,國民党反動政府以“勾結叛逆,陰謀不軌”為借口,武力封閉曉庄學校。陶行知受到通輯,被迫臨時避難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對當時《申報》的革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儿團”,首創“小先生制”,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開展“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運動。1934年主編《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
    “九.一八”事變后,陶行知積极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和常務委員。7月,与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聯合發表《團結御侮宣言》,毛澤東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著,受全國救國聯合會的委托,擔任國民外交使節,出訪歐、美、亞、非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世界新教育會議”第七次年會,“世界青年大會”,“世界反侵略大會”,當選為世界和平大會中國執行委員。為光大中華民族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1938年8月,陶氏回國路過香港,倡導舉辦了“中華業余學校”,推動香港同胞共赴國難。
    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古圣寺為儿童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戰爭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的斗爭。民主戰士李公朴、聞一多遭國民党特務暗殺,陶行知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著第三槍”的犧牲准備,一面繼續堅持斗爭,視死如歸,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終因“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國家多難、民族危急之秋度過的,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勞苦大眾休戚与共,与共產党人親密無間,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爭事業鞠躬盡瘁,奮斗終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陶先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与當前的社會主義教育學息息相通,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中國的人命 佛羅棱薩的教授 關于德育
教師修養 生活教育 教學做合一
普及教育 創造教育 師范教育
學校管理    
相關文章
捧著一顆心來——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在苦難中生長
偉大的革命家陶行知(羅會祥)
江青与陶行知的恩怨
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郵票上的陶行知
試論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中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