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3月3日 飛机滑上了跑道,瑪麗莎才想起來晚上跟拉爾夫的約會。沒辦法了,只有希望飛机准點到,在他一回到家時就通上電話。叫她感到些許慰藉的是,比起去洛杉磯時她的專業信心增強了不少。至少對應該做些什么心中有了几分把握。不過就個人來說,知道了艾伯拉病毒有多么厲害,如果這次真的又是它,再次面對它們叫瑪麗莎比上次更為害怕。雖然沒有向任何人提起,她一直擔心自己可能在第一次暴發中被傳染上了。如果一天平安過去,沒有可疑的症狀出現,她都會松一口气。但是恐懼卻始終沒有完全消失。 另一個使她不安的問題是,又一例艾伯拉出現的觀點怎么會這么快就形成了呢?如果确實是艾伯拉,它又是怎么跑到圣路易斯去的呢?它是孤立暴發還是洛杉磯暴發的延伸?是某一個帶菌者把它從洛杉磯帶去的呢還是有一個類似“傷寒瑪麗”的“艾伯拉瑪麗”呢?疑問叢生,且沒有一個令人快樂。 “要吃晚餐嗎?”空中服務員問,打斷了她的思緒。 “要。”瑪麗莎說,放下了面前的盤桌。不管餓不餓,還是吃一點好。到了圣路易斯恐怕就沒有時間吃了。 計程車把她從圣路易斯机場送到大圣路易斯社區保健醫院。一下車,她高興地發現醫院有一個外挑的前檐,遮擋了驟然而來的大雨。她把衣領豎起,抵御斜風刮來的雨滴,提著公文包和衣箱——她不愿耽擱時間先去旅館,奔向醫院的轉門。 即使是在雨夜中,醫院看上去也十分引人注目。風格摩登,鈣化大理石正面有一座三層樓高的圣路易斯拱門的模型。里面大部分是淡黃的橡木,配上鮮紅的地毯,富麗堂皇。一個衣冠楚楚的招待領瑪麗莎去了位于一對大門后的行政辦公室。 “布盧門撒爾醫生!”一個小個子東方人惊喜地叫道,從桌邊一躍而起,接過她的衣箱,握著她的手熱情地搖了搖。瑪麗莎不由倒退了一步,甩了甩筋疲力盡的手。“我是哈羅德·泰伯索醫生。”他說。“這儿的醫務主任。這位是彼特·奧斯汀,密蘇里州流行病專員。我們一直在等著你呢。” 瑪麗莎跟奧斯汀醫生握了握手。他身材高瘦,皮膚紅潤。 “你能這么快就赶來,我們不胜感激。”泰伯索醫生說。“想吃點或喝點什么嗎?” 瑪麗莎搖搖頭,謝了他的款待之意。“我在飛机上吃了。”她解釋說。“另外,我也愿意馬上辦正事。” “當然囉,當然囉。”泰伯索醫生說。一時間似乎不知所措。奧斯汀醫生趁机接過話頭。 “我們很清楚洛杉磯發生過的事情,因而擔心這儿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你知道,今天上午我們接了一個可疑病例。你在途中時又來了兩個。” 瑪麗莎咬了一下嘴唇。她本來希望一到便發現這只是一場虛惊。既然又有了兩個可能的病例,她無法再如此樂觀了。她坐進泰伯索醫生遞過來的椅子,說:“最好還是告訴我你們現有的發現吧。” “我看也不多。”奧斯汀醫生說。“時間不長嘛。第一個病例是早上四點進院的。多虧泰伯索醫生的警覺,病人馬上就隔离了,以減少在本院傳染的机會。” 瑪麗莎看了一眼泰伯索醫生。他緊張地笑了笑,接受了贊揚。 “那太好了。”瑪麗莎說。“做過化驗沒有?” “做了。”泰伯索醫生說。 “那可能是個問題。”瑪麗莎說。 “我們知道。”奧斯汀醫生說。“不過那是病人一進院,還沒對診斷產生怀疑之前做的。我的辦公室接到警報就打了電話給CDC。” “發現跟洛杉磯的暴發有聯系嗎?病人中有從洛杉磯來的嗎?” “沒有。”奧斯汀醫生說。“我們調查了,沒發現任何聯系。” “好吧。”瑪麗莎說,勉為其難地站起來。“讓我們看看病人吧。我想你們備有全套的防護用具吧。” “當然了。”泰伯索醫生說。他們魚貫出了房間。 穿過醫院大堂,進了電梯,瑪麗莎問:“病人中有最近去過非洲的嗎?” 兩位醫生對視了一眼。泰伯索醫生答道:“我想沒有。” 瑪麗莎也沒指望一個肯定的答复。要是那樣,事情就太簡單了。她看著樓層指示燈。電梯在八樓停下了。 走在過道里,瑪麗莎發現經過的房間全是空的。走近一看,大部分皆有待裝修。牆壁也只上了底漆。 泰伯索發覺了瑪麗莎疑惑的表情。“對不起,”他說。“我忘了給你解釋。當初這所醫院設計了過多的病房,所以八樓用不上,就沒完工。這次正好用它來應急。便于隔离,是不是?” 護士台到了。除了缺少柜子,這儿似乎一應俱全。瑪麗莎拿起第一個病人的病歷,坐在桌邊翻看起來。病人叫扎布拉斯基。生理指標頁記錄了似曾相識的高熱和低血壓綜合症狀。下一頁是病史。她讀下去,發現他的全名是:Dr.卡爾·扎布拉斯基。她抬眼看著泰伯索,不相信地問:“病人是個醫生1” 1在英語中,Dr.可以指醫生,也可指博士。 “是的。”泰伯索醫生回答。“本院的眼科醫生。” 她轉向奧斯汀醫生,問。“你知不知道,洛杉磯的索引病例也是醫生,也還是一個眼科醫生呢。” “我注意到了這個巧合。”奧斯汀醫生說,皺了皺眉頭。 “扎布拉斯基醫生用猴子做實驗嗎?”瑪麗莎問。 “据我所知沒有。”泰伯索醫生說。“在本院肯定沒有。” “我記得在洛杉磯沒有其他醫生得病吧。”奧斯汀醫生說。 “就只索引病例。”瑪麗莎說。“此外有三個實驗室技工和一個護士。” 瑪麗莎回到病歷上,飛快地看了一遍。病史沒有里克特診所為里克特做的那么完全詳細。沒有最近旅行或跟動物接触的記載。但是化驗結果很駭人,盡管有些化驗如肝和腎功能的尚未出來。到目前為止,一切都与艾伯拉出血熱一致。 瑪麗莎看完病歷,便著手收集抽取和包裝樣品的必要工具和材料。等一切就緒,就跟一個護士去了隔离病房。在那儿她穿戴了兜帽、口罩、手套、護目鏡和靴子。 扎布拉斯基房里有兩位跟瑪麗莎差不多裝扮的女子,分別是醫生和護士。 “病人情況怎么樣?”瑪麗莎走到床邊,問。其實,病人的狀況一望即知。她注意到的首先是病人身軀上的皮疹,其次是出血跡象。一根鼻飼管里紅彤彤的。扎布拉斯基雖有知覺,但很微弱,顯然不能回答問題。 与在場的醫生簡短交談了一下,瑪麗莎更确定了自己的印象。病人的情況一天來不斷惡化,尤其是剛過的那一小時,血壓在持續下降。 這對瑪麗莎已足夠了。在臨床症狀上,這個病人跟里克特惊人地相似。在沒有其他診斷之前,必須假定扎布拉斯基跟另外兩個人都患的是艾伯拉出血熱。 護士幫助瑪麗莎取了鼻粘膜、血和尿樣。她跟在洛杉磯時一樣處理了它們,雙重包裝,消毒了包裝袋外表。脫除了防護用具,洗過手,她回到護士台給杜布切克打電話。 電話交談簡短扼要。瑪麗莎說了她的臨床印象:他們正在對付又一場艾伯拉暴發。 “隔离了沒有?” “他們已經做了,而且很不錯。”瑪麗莎報告說。 “我們盡快來,”杜布切克說。“可能今夜就到。在此期間,我要你停止一切化驗,監督實施一次徹底的消毒。另外,讓他們按我們在洛杉磯所做的那樣,實施對接触者的檢疫。” 瑪麗莎剛想回話,杜布切克卻已挂斷了電話。她歎了一口气,放下听筒。多妙的工作關系啊! “就這樣吧,”瑪麗莎對泰伯索和奧斯汀醫生說,“讓我們開始工作。” 他們迅速地使檢疫工作開展起來,安排好化驗室的消毒。瑪麗莎再次确認了那些樣品能連夜送往CDC。 大家分頭工作。瑪麗莎向護士要了另外兩個病人的病歷。護士帕特遞了給她,說:“不知泰伯索醫生提了沒有,扎布拉斯基太太正在樓下。” “她也病了嗎?”瑪麗莎警覺地問。 “那倒不是。”帕特說。“她只是不肯离開醫院。她想上這儿來。泰伯索醫生覺得不妥,叫她在一樓休息室呆著。” 瑪麗莎放下那兩個人的病歷,考慮先做什么好。還是去看扎布拉斯基太太吧。她對扎布拉斯基最近的活動知之甚少。另外也可順便檢查一下化驗室的消毒工作。向帕特問了路,瑪麗莎乘電梯往下到二樓。在電梯里她注意了一下身邊人的表情,想象著一旦他們听說醫院暴發了艾伯拉會有什么反應。電梯在二樓停下,只有她一個人出來。 瑪麗莎本以為化驗室只會有值夜班的醫生,沒料到化驗室主任阿瑟·藍德病理師仍在辦公室,盡管當時已是晚上八點多了。這是一位衣著講究的老人,穿著方格呢背心,一條金表鏈斜伸出口袋。他對瑪麗莎來自CDC這一點既不惊訝也無敬意。就連瑪麗莎告訴了她的臨床意見,說此院暴發了艾伯拉,他也沒露一點聲色。 “我已注意到這是鑒別診斷之一。”他說。 “CDC要求不再做任何這些病人的化驗。”瑪麗莎看得出來,這個老頭是不打算輕易俯首听命的。“CDC今夜會帶一個流動化驗室來。” “我建議你跟泰伯索醫生聯系此事。”藍德醫生說。 “聯系過了。”瑪麗莎說。“我們還認為這個化驗室需要消毒。在洛杉磯的暴發中,三個病人是經由化驗室傳染上的。要是你愿意的話,我可以幫忙。” “我相信我們干得了。”藍德一臉不以為然,似乎在說,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孩嗎? “需要的話,隨時叫我。”瑪麗莎一邊轉身,一邊說。她已盡到責任。 在一樓,她找到了漂亮而舒适的休息室。她本來擔心認不出扎布拉斯基太太。不料那儿就她一個人。 “扎布拉斯基太太。”瑪麗莎柔聲喚道。那女人抬起頭。她大約五十歲上下,有几絲白發,眼圈紅紅的,顯然剛剛哭過。 “我是布盧門撒爾醫生。”瑪麗莎說。“對不起來打攪你。我想問几個問題。” 惊惶蒙上了她的眼睛。“卡爾死了嗎?” “不是。”瑪麗莎說。 “他就要死了,是不是?” “扎布拉斯基太太,”瑪麗莎不愿正嘎回答。這是個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她相信這個女人的直覺不錯,瑪麗莎挨著她坐下。“我不是你丈夫的醫生,而是來幫助确定他得的是哪种病,怎樣得的。過去……”瑪麗莎本想說三個星期,一想里克特的非洲之行,便改口道:“過去兩個月,你丈夫外出過沒有?” “有過,”扎布拉斯基太太無精打采地說。“上個月去圣迭戈開醫學會議。大約一個星期前去過波士頓。” “圣迭戈”這個詞叫瑪麗莎挺直了身子。“是不是圣迭戈的眼皮手術會議?” “我想是的,”扎布拉斯基太太說。“朱迪,卡爾的秘書,肯定知道的更清楚。” 瑪麗莎的腦筋飛快地轉動著。扎布拉斯基跟里克特參加的是同一個會議,又是一個巧合?唯一的問題是,那個會議是六個星期前的事,時間間隔跟里克特從非洲回來到發病相同。“你知道你丈夫在圣迭戈住的是哪家旅館嗎?”瑪麗莎問。“是不是科倫那多旅館?” “我想是的。”扎布拉斯基太太說。 瑪麗莎回想起當年退伍軍人協會會員病暴發時,費城一家旅館所扮演的角色,又打听扎布拉斯基醫生去波士頓的情況。但是扎布拉斯基太太不清楚他去干什么。她給了瑪麗莎她丈夫的秘書的電話號碼,又重申了一遍,朱迪肯定知道這一類的事情。 瑪麗莎記下電話號碼,又問扎布拉斯基最近有沒有接近過或被猴子咬過。 “沒有,”扎布拉斯基太太說。至少她不知道。 瑪麗莎謝過這個女人,又為打扰她而道了歉,然后拿著號碼前去打電話給朱達。 瑪麗莎重复了自己的身份和這么晚打電話的原因,那個秘書才肯合作。她證實了扎布拉斯基太太說的,醫生在圣迭戈住的是科倫那多旅館,最近沒有被任何動物咬過。据她所知,也沒接触過猴子。瑪麗莎問起扎布拉斯基是否認識里克特醫生。她回答說,通訊錄或電話號碼本上從沒見過里克特這個名字。朱迪還說,扎布拉斯基醫生去波士頓是幫助籌辦馬薩諸塞州眼耳科醫學院即將舉辦的校友會的。她給了瑪麗莎扎布拉斯基醫生在波士頓的同事的名字和電話。瑪麗莎一邊記,一邊疑惑扎布拉斯基會不會已經不知不覺地把病毒帶到波士頓去了。她決定最好把這個情況告訴杜布切克。 挂上電話,瑪麗莎突然想起她忘了在机場給拉爾夫打電話。一等拉爾夫睡意矇矓地接了電話,她就為沒能在离開亞特蘭大之前跟他聯系,又為這么晚吵醒他而一迭連聲地道歉。拉爾夫倒是通情達理。听了她的解釋,說只要瑪麗莎隔兩、三天就向他通報一下進展情況,他就原諒她。瑪麗莎一口答應了。 回到隔离病區,瑪麗莎重新閱讀病歷。后到的兩個病人是卡羅爾·蒙哥馬利和布萊恩·塞斯特醫生。兩人都有高熱、撕裂性頭痛和嚴重的腹絞痛。盡管這些症狀听起來普通,其劇烈的程度卻足以讓人警覺。兩份病歷都無旅行和接触動物的記錄。 瑪麗莎收集好必需的取樣工具,穿戴了防護用具,去看卡羅爾·蒙哥馬利。病人是女性,比瑪麗莎大一歲。瑪麗莎不得不告知了自己的身份她才肯合作。她是律師,在城里一家大型聯合事務所工作。雖然神志清醒,也能說話,她的病態還是顯而易見。 瑪麗莎問她最近是否旅行過。回答沒有。是不是認識扎布拉斯基?認識。是她的眼科醫生。最近就診過嗎?是的,就在四天之前。 瑪麗莎取了樣,心情沉重地离開病房。她憎恨對一种無法醫治的疾病下診斷。發現反映早期暴發的信息只算小小的安慰。這一信息又勾起自洛杉磯起就縈繞心頭的問題,為什么里克特醫生的有些病人傳染了,有些卻沒有呢? 換了一套防護用具,瑪麗莎去探望布賴恩·塞斯特醫生。她問了同樣的問題,得到的是同樣的回答。不過問到是不是扎布拉斯基醫生的病人時,塞斯特回答不是。等到一陣腹絞痛平息之后,他又補充說:“我從來沒有看過眼科。” “那你跟他一塊工作過嗎?”瑪麗莎問。 “偶爾給他做麻醉。”塞斯特醫生說,臉被又一陣疼痛扭曲了。恢复之后,他說:“我跟他一起打网球的次數要比跟他工作的次數多得多。四天之前還打過。” 取完樣,瑪麗莎离開病人,心中比先前更為疑惑了。她開始怀疑,這种病是否非得經過极為密切的接触,尤其是粘膜接触,才會傳染。因為打网球顯然超出了這條模式的范圍。 送走第二批樣品,瑪麗莎又拿起扎布拉斯基醫生的病歷,詳細地讀了一遍病史,動手草擬給里克特醫生排過的那种日程表。補充上從扎布拉斯基太太和秘書那儿得到的材料,她發現還有必要找她們。雖然這樣的工作未曾幫助确定洛杉磯暴發的病毒宿主,瑪麗莎還是期望通過同樣的程序,找出除了兩個醫生參加了同一眼科會議之外的共同點。 十二點之后,杜布切克、弗里蘭和萊恩醫生到了。看到他們,瑪麗莎如釋重負。扎布拉斯基醫生的病情在繼續惡化。負責醫生要求做一些血常規化驗,以便确定病人的水合作用狀況。瑪麗莎是進退兩難:既要治療病人,又要保護醫院。她最后允許這些化驗在病人的病房里做。 簡短地道了問候,CDC的醫生們便動手安裝流動實驗室,加強病人的隔离措施,只冷落了瑪麗莎一個人。萊恩醫生讓人抬進几個大風扇。弗里蘭醫生去了行政辦公室,研究改善檢疫的措施。 瑪麗莎回頭去看那些病歷,可是不一會儿便挖掘完了它們所能提供的資料。她起身漫步到流動實驗室。杜布切克脫了夾克,卷著袖子,正跟兩個技工一起工作。實驗設備的自動化學分析部分有了電子故障。 “我能幫點什么忙嗎?”瑪麗莎說。 “我想不出你能幫什么忙。”杜布切克答了一句,連眼睛都沒有抬一下,立刻轉向一個技工,建議換一個監測電极。 “我想花几分鐘匯報一下我的發現。”瑪麗莎說,希望跟他談談扎布拉斯基也參加了圣迭戈醫學會議的事。 “只好等一下再說了。”杜布切克冷淡地說。“讓這個實驗室工作起來比流行病理論更重要。” 回到護士台,瑪麗莎心潮起伏。她沒有料到,也不應該得到杜布切克的嘲諷。如果他想貶低她的作用,那算是如愿以償了。坐在桌邊,瑪麗莎權衡起來。她可以留下,希望他回心轉意,方便時給她十分鐘。也可以离開,去睡上一會儿。她選擇了睡覺。她把資料放進公文包,下到一樓去取衣箱。 七點鐘,瑪麗莎被接線員如約叫醒了。她沖了浴,穿上衣服,發現對杜布切克的忿恨已經煙消云散。他到底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呀。如果艾伯拉失控蔓延,是他,而不是自己,要承擔一切責任。 回到隔离病區,CDC的化驗員告訴瑪麗莎,杜布切克早上五點回旅館了。不知道弗里蘭和萊恩在哪儿。 護士台那里有點忙亂。夜里又有五個艾伯拉嫌疑病人住了進來。瑪麗莎搜集了病歷。當她按先后次序排列時,發現扎布拉斯基醫生不見了。她問值班護士知不知道他在哪儿。 “今天早上四點剛過,扎布拉斯基醫生就死了。” 雖然在意料之中,瑪麗莎還是有點難過。在下意識里,她一直盼望會出現一個奇跡。她坐下來,把臉埋進雙手中,過了一會儿才強打起精神看新病歷。有事做就不會那么難過了。她不知不覺地伸手摸摸脖子,看有沒有腫塊。一個地方有點軟。會不會是個腫大的淋巴結? 叫瑪麗莎高興的是,CDC醫院傳染病計划主任萊恩醫生來了。他的眼圈發黑,臉皮松弛,下巴上滿是胡茬,顯然又熬了一夜。瑪麗莎微笑起來。她喜歡他稍微矮胖的身材,團團多皺的臉。這讓她聯想起一個退休了的橄欖球運動員。他筋疲力盡地坐下,按摩著太陽穴。 “看起來這次會跟洛杉磯一樣糟糕。”他說。“又有一個病人在往這儿送。還有一個在急診室。” “我剛剛開始看新病歷。”瑪麗莎說,突然為昨夜的离開而慚愧起來。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萊恩醫生說。“所有病人似乎都是從醫院傳染去的。我對此特別不安。” “他們都是扎布拉斯基醫生的病人嗎?”瑪麗莎問。 “那些是。”萊恩指著病歷說。“都在最近看過扎布拉斯基。不用說,他在做檢查時傳染給了他們。兩個新病人是塞斯特醫生的病人。在過去的十天里他們動過手術。塞斯特做的麻醉。” “那么塞斯特自己呢?”瑪麗莎問。“你覺得他得病的途徑跟扎布拉斯基一樣嗎?” “不是。我跟他仔細談過。他是扎布拉斯基的网球搭檔。” 瑪麗莎點點頭。“可是這樣的關系怎么能傳染疾病呢?” “在扎布拉斯基得病前大約三天,塞斯特在球局中間借用過他的毛巾。我認為問題就出在這儿。傳染途徑似乎是建立在体液直接接触上。我認為扎布拉斯基跟里克特一樣,也是索引病例。” 瑪麗莎羞愧极了。她問了那么多問題,卻功虧一簣,錯過了最緊要的一個。她告誡自己再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要是我們知道艾伯拉最初是怎樣進入這個醫院的就好了。”萊恩醫生委婉地感歎道。 杜布切克來到了護士台。他也倦容滿面,臉卻刮得干干淨淨,也像平素一樣衣冠楚楚。看見他,瑪麗莎很惊訝。如果他是五點鐘离開的話,哪有時間淋浴換裝,更不用提睡覺了。 不等杜布切克插入他們的交談,瑪麗莎就搶先告訴兩位醫生,扎布拉斯基和里克特一起參加了圣迭戈醫學會議,并且住同一旅館。 “過去太久,無關緊要了。”杜布切克武斷地說。“那次會議是六個星期以前舉行的。” “可那是兩個醫生之間唯一的聯系呀。”瑪麗莎爭辯說。“我覺得應當繼續追查這件事。” “隨你的便吧。”杜布切克說。“但是,我要你去一下病理部。今天早上他們要解剖扎布拉斯基。你要确保他們采取一切預防措施。告訴他們,我們需要速凍的肝、心、腦和牌的樣本,用來做病毒分离實驗。” “腎呢?”萊恩插話。 “對了,腎也要。”杜布切克說。 瑪麗莎离開時覺得自己像一個使喚丫頭了。她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得到杜布切克的尊重。接著她想起了是如何失去它的。于是,沮喪便被洶涌的憤怒取代了。 每天這個時候,病理部都是最忙碌的地方。瑪麗莎被引到解剖室。她知道在那儿能找到藍德醫生。不過一想起他那副傲慢自負的態度,她并不熱心跟他交談。 解剖室到處裝潢著白瓷磚和不銹鋼。彌漫的福爾馬林气味叫瑪麗莎眼淚直流。一個解剖師告訴她,扎布拉斯基的解剖安排在三號室。“要是你想去,必須穿戴防護用具。那可是一個髒病例。” 她本來就害怕染上艾伯拉,因而樂意照辦。進了房間,藍德正要動手。看到她來,便從布滿令人生畏的工具的桌上抬起頭來。扎布拉斯基醫生的尸体還盛在一個大透明塑料袋內。上半部蒼白,下半部青紫。 “你好!”瑪麗莎歡快地打招呼。她已打定主意還是要拿出精神來。沒有得到回答。她向這位病理學家轉告了CDC的要求。他答應提供樣品。瑪麗莎接著建議戴護目鏡,解釋說:“不管是這儿還是洛杉磯,有些病人顯然是經由眼結膜傳染上的。” 藍德醫生咕噥了几句,走了出去。回來時他已戴上一副塑料護目鏡,并一言不發地遞給瑪麗莎一副。 “還有一件事。”瑪麗莎補充說。“CDC建議,在這种病人身上不要用電鋸,以免渣末亂飛。” “我本來也沒打算用任何電動工具。”藍德說。“你或許對這類事大惊小怪,我可是跟傳染病打了一輩子交道了。” “那我就不必警告你小心割傷手指了。”瑪麗莎說。“有一個病理師就是那樣得了病毒性出血熱死的。” “我記得。”藍德醫生說。“那是拉沙熱。你還有什么寶貴建議?” “沒有了。”瑪麗莎說。病理師划開塑料袋,露出扎布拉斯基的尸体。瑪麗莎躊躇著是走還是留。猶豫不決導致了無所行動。她留下了。 藍德醫生對著懸在頭上、由腳踏板操縱的話筒開始描述尸体的外表。他的聲音讓瑪麗莎回想起在醫學院的日子里熟悉了的特有的單調。當她听藍德醫生描述到一塊縫合后愈合了的傷口時,驀地一惊,又回到現實。這是新發現,病歷上沒有。此外,病歷上也沒記右胳膊肘上的割傷和右大腿上硬幣大小的圓形傷疤。 “這些傷痕是生前有的還是死后碰的?” “生前。”藍德醫生答道,毫不掩飾被打斷描述而生的憤奴 “你認為有多久了?”瑪麗莎不管他的火气,繼續說,一邊彎腰細看。 “一個星期吧。”藍德醫生回答。“上下不超過三天。如果做了顯微切片檢查,我就能斷定了。不過對這种病人來說,我不認為有多大關系。好了,如果你不介意,我要繼續工作了。” 瑪麗莎被迫退了一步,思考著這些外傷。它們可能非常簡單,比方說,扎布拉斯基醫生打网球時跌了一跤。叫瑪麗莎感到不安的是,這些擦傷和縫合的傷口沒有記錄在病歷上。瑪麗莎受過的訓練是,凡是肉体上的發現都必須記錄在案。 一等藍德醫生結束解剖,看到所有組織樣品也正确地處理好了,她便決定去追查那些創傷的起因了。 瑪麗莎用病理部的電話打給扎布拉斯基醫生的秘書朱迪。電話鈴響了有二十次,還是沒人接。她不愿打扰扎布拉斯基太太,便想找找泰伯索醫生。接著又改了主意,決定去扎布拉斯基醫生的辦公室走一趟。它一定就在醫院里面。到得那儿,她發現朱迪已經回來了。 朱迪是一個細弱的女子,二十五歲左右。雙頰上有斑斑的染眉油污。瑪麗莎看出她正在哭泣。恐怕不僅僅是因為悲傷,更可能是因為害怕。 “扎布拉斯基太太也病了。”瑪麗莎一做完自我介紹,她就脫口而出這么一句。“我剛剛跟她說過話,就在樓下急診室,馬上要進病房了。醫生認為她得俏是跟她丈夫一樣的病。我的上帝,難道我也要得這种病了嗎?會有些什么症狀呢?” 瑪麗莎好不容易才讓她安靜下來,听自己解釋在洛杉磯的暴發中,醫生的秘書并沒得病。 “不過我還是得离開這儿。”朱迪一邊說,一邊打開辦公桌的抽屜,拿出一件毛衣,扔進一個硬紙盒。看來她已經在收拾東西了。 “要走的不光是我,”她補充說。“我問過好几個員工,他們也都要走。” “我理解你的心情。”瑪麗莎說。她還不能确定整個醫院會不會一定得隔离檢疫。里克特診所的檢疫真是一場惡夢。 “我來這儿是想問一個問題。”瑪麗莎說。 “問吧。”朱迪一邊說,一邊繼續清理抽屜。 “扎布拉斯基醫生頭上有一個傷口,身上有几處擦傷,好像跌倒過似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那不算什么。”朱迪說,做了個表示無關緊要的手勢。“一個星期以前他去本地一個購物中心給太太買禮物,遭了搶,丟了錢包和勞力士金表。我想是歹徒打了他的腦袋。” 原來如此。她站著注視朱迪把她的東西一一扔進紙盒,思索著還有什么可問的。似乎沒有了。她道了再見,走回隔离病區。在很大程度上,她覺得跟朱迪一樣惶惶不安。 隔离病區失去了先前的平靜。隨著新到的病人也增加了許多護士。她看見萊恩醫生正在一些病歷上寫著什么。 “歡迎你來到瘋人院。”他說。“又來了五個新病人,包括扎布拉斯基太太。” “我听說了。”瑪麗莎說,挨著萊恩醫生坐下。要是杜布切克也像他一樣,把自己當一個同事對待,那該多好啊! “塔德·肖克利來了電話。是艾伯拉。” 瑪麗莎的脊梁一陣發寒。 “我們正在等州衛生局長來加強檢疫措施。”萊恩醫生繼續說。“好像有一部分醫院職工正在遺棄這個地方。有護士、化驗員,甚至醫生。泰伯索醫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湊足了這儿的人手。你讀了本地的報紙嗎?” 瑪麗莎搖搖頭表示沒有。她差點脫口而出,說如果留下就意味著被傳染,那自己也不愿呆下去。 “頭條新聞是‘鼠疫歸來了!’”萊恩醫生做了個不屑的表情。“新聞界竟能如此不負責任。杜布切克不讓任何人跟新聞界交談。一切由他對付。” 病人專用的電梯門打開的聲音吸引了瑪麗莎的注意。一輛活動病床出來,上罩一頂透明的塑料隔离帳。經過瑪麗莎身邊時,她認出了那是扎布拉斯基太太。她再次不寒而栗,心中疑惑道,本地報紙的頭條大標題真的夸張了嗎?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