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4月17日 電話鈴聲不知響了多少次,瑪麗莎才翻過身來拿起听筒。CDC總机的接線員先為打斷她的熟睡道歉,然后問道,從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市來了個電話,她愿不愿意接。瑪麗莎立刻答應了,掙扎著坐起來。 她一邊等電話接通,一邊披上睡袍。瞥一眼時鐘,才四點,也就是菲尼克斯當地時間早上兩點。毫無疑問,一定又是發現了艾伯拉嫌疑病例。 電話鈴又響了。“我是布盧門撒爾醫生。”瑪麗莎說。 那一頭的聲音焦慮不安。他自我介紹說是亞利桑那州的流行病專員,蓋伊·韋弗醫生。“万分抱歉在這個時候打電話。”他說。“我接到菲尼克斯市麥迪克醫院出了嚴重問題的報告。我相信你一定听說過這個麥迪克醫院吧?” “好像沒有。” “它是一家聯營的營利性醫院,屬于麥迪克醫務公司,它為亞利桑那州大部分地區提供全面的預付保健服務。我們擔心它受到了艾伯拉的襲擊。” “我相信你們一定隔离了那個病人。”瑪麗莎說。“我們已經發現……” “布盧門撒爾醫生,”韋弗醫生打斷說。“不是一個病例。有八十四個病例!” “八十四個!”瑪麗莎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四十二個醫生,十三個注冊護士,十一個注冊實習護士,四個化驗員,六個行政人員,六個食堂工作人員和兩個維修工人。” “一齊發的病嗎?” “都是在今天晚上。” 夜里這個時分沒有去菲尼克斯的直達航班。三角洲航空公司答應給她安排在盡可能方便的航班上。她一穿好衣服就打電話給CDC值班室,說她馬上就去菲尼克斯。杜布切克一到就請告訴他一聲。 然后她留了一張便條給賈德森夫婦,請他們把“太妃”領會,再幫她收一下郵件。一辦完這些事,她就開車上了飛机場。新的暴發以八十四個病例開始叫她緊張万分。她希望杜布切克和他的小分隊會在當天下午也赶到。 飛机在中途停落了兩次,此外倒是一路順風,也不擁擠。一下飛机,一個矮胖男人就迎了上來。他緊張地自我介紹說,他叫賈斯廷·加德納,麥迪克醫院的助理院長。 “讓我來拿行李吧。”他說。可是他的手直發抖。箱子一下子落在地上。他彎腰去拾,一邊道歉,說他有點心慌。 “我可以理解。”瑪麗莎說。“又有新病人住院嗎?” “有几個。醫院里一片恐慌。”加德納先生說。他們走向中央大廳。“病人開始出院。一些員工也要求离開,直到州衛生局長下令隔离檢疫,才算給阻止住了。我能來接你是因為昨天恰好休假,才沒被關在里面。” 一想到自己要去的是什么地方,瑪麗莎的嘴便害怕得發干。在這种時候,小儿科似乎又比這個行當更有吸引力了。 醫院又是一座精心設計的現代化建筑。瑪麗莎不由地覺得,艾伯拉似乎偏愛這种現代化的大廈,雖然干淨,几乎是無菌的一排排樓宇看上去絕不可能是那种致命的瘟疫栖息的場所。 時間雖早,醫院門前已擠滿了電視轉播車和記者。在他們面前站著一排穿制服的警察,其中有几個戴著外科手術用的口罩。在晨曦中,整個現場宛如電影中的場景。 加德納先生在一輛電視轉播車后停下。“你得自己進去找院長了。”他說。“我的任務是留在外面,想辦法控制恐慌。祝你幸運。” 來到進口處,瑪麗莎向一個警察出示了CDC的證件。那人又叫來一位警官,請示能否讓她進去。一群記者听說她是CDC來的,立刻一擁而上,請她談談看法。 “這儿的情況我沒有直接的了解。”瑪麗莎分辯說,一邊抵御人群的沖擊。幸虧有那些警察把記者推向兩旁,又移開一座路障,瑪麗莎這才得以通過。 不幸的是,醫院內部比外面更加騷動不安。大廳里擠滿了人。瑪麗莎立刻又陷入包圍。顯然她是几個小時以來第一個進入這幢大樓的人了。 几個身穿睡衣褲和睡袍的病人圍著她,同時地提問題,要求回答。 “對不起,”有一個嗓音在瑪麗莎右邊喊道。“讓我過一下。”一個身材矮胖,睫毛濃重的男子擠到瑪麗莎身邊。“是布盧門撒爾醫生嗎?” “是的。”瑪麗莎如釋重負地說。 矮胖男子拉著她的手,不顧她手里還提著衣箱和公文包,又從人群里擠出一條路,穿過大廳,把通走廊的門關在身后,走入一條長長的窄走廊。 “實在對不起,這里太混亂了。”他說。“我是院長勞埃德·戴維斯。這里的人似乎都有一點慌了神了。” 瑪麗莎跟他來到辦公室。他們從一個邊門進去。瑪麗莎注意到正門已被從里面用椅子頂住了。這叫她相信,那個“一點”是個大打折扣的說法。 “員工們正在等你跟他們講話。”戴維斯先生說,把瑪麗莎的行李接過去,放在辦公桌旁。他呼哧呼哧地喘著气,仿佛那么彎了一下腰就叫他筋疲力盡了似的。 “那些艾伯拉嫌疑病人怎樣了?”瑪麗莎問。 “眼下他們只好等等了。”院長說,示意瑪麗莎回走廊去。 “可當務之急是把病人恰當地隔离起來呀。” “他們被隔离得很好。”戴維斯先生安慰她說。“韋弗醫生已經照料了這個問題。”他把手放到瑪麗莎背上,推她到了門邊。“當然啦,如果你有什么建議,我們會照辦的。不過現在我希望你去跟醫務人員談談,以免我面對嘩變。” “還不至于這么嚴重吧。”瑪麗莎說。病人惊慌失措是一回事,而專業人員也歇斯底里起來,那就得另當別論了。 戴維斯先生關上辦公室的門,領頭走向另一條走廊。“許多人都因被強迫留在醫院而嚇坏了。” “通知CDC之后又有了多少新的嫌疑病人?” “十六個。不再是醫院員工,而是麥迪克保健計划的顧客了。” 這意味著病毒已由受染的醫生傳播開來,進入第二代了。前兩次暴發也發生過這种情況。一想到自己也和那种傳染病一起關在了這幢大樓里,瑪麗莎也不由地顫抖起來,她還能夠給那些員工們多少安慰呢?這么多人已經受到傳染,她怀疑還能不能像在洛杉磯和圣路易斯那樣成功地控制局面。艾伯拉在普通大眾中傳布開來的惡夢是她所難以想象的。 “你知道最早的病人當中有最近遭搶劫的嗎?”瑪麗莎問,一邊在盡力甩掉心中的念頭,一邊又熱切地盼著肯定的答复。戴維斯先生只瞥了她一眼,揚揚眉毛,仿佛以為她也神經錯亂了似的。瑪麗莎回憶起拉爾夫當初對這個問題的反應,心想她的疑問也就到此為止了。 他們在一扇緊閉的門前停下。戴維斯先生掏出鑰匙,打開門,領瑪麗莎走上醫院禮堂的主席台。禮堂不大,可容大約一百五十人。座位都滿了。有些人站在后排。許多人同時交頭接耳,混成一片嗡嗡聲。瑪麗莎忐忑不安地向主席台走去,嗡嗡聲逐漸消退。一位瘦高個男子從主席台后的椅子上站起來,跟她握手。戴維斯介紹說,這便是跟她打電話的蓋伊·韋弗醫生。 “布盧門撒爾醫生,”韋弗說。他的嗓音深沉渾厚,与骨瘦如柴的身軀成鮮明對比。“你可想象不到看見你我有多高興。” 瑪麗莎忸怩起來。自己似乎有冒名頂替之嫌似的。接下來的更糟。韋弗醫生拍了拍話筒,證實是“活”的,便開始向听眾介紹瑪麗莎。他用的那些熱情洋溢的詞句叫瑪麗莎越加不安。照他的說法,她仿佛就是CDC的化身。CDC所有的成功都是她的功勞。隨后,他揮了一下長長的手臂,把話筒遞給瑪麗莎。 即使在最佳的气氛里對一大批人講話,瑪麗莎也不覺得輕松自如。在目前的情況下,則簡直是狼狽不堪了。她不知道人們期望她說些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說的。她利用把話筒調整到适合自己身高的那几分鐘飛快地思考著。 瑪麗莎掃了一眼听眾。有一半人戴著手術用口罩。大部分人,男女都有,膚色和容貌都不像白种人,顯然是少數族裔。他們的年齡差距也很大。這使瑪麗莎認識到,戴維斯先生說的醫務人員不光指醫生,而是包括所有在醫院工作的人。大家都期待地注視著她。要是她對自己左右當前局勢的能力更有信心就好了!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确定診斷。”瑪麗莎開始講話了,猶猶豫豫的聲調比平時高了好几度。盡管她不知道自己會說到哪儿,說著說著,聲調也就趨于正常了。她用恰如其分的詞句做了自我介紹,解釋了自己在CDC的真正作用。她還試圖讓听眾相信,盡管她自己并無把握,這場暴發還是能夠由嚴格的隔离和恰當的檢疫而得到控制的。 “我們都會傳染上嗎?”一個女人從禮堂后部喊道。听眾中頓時一陣喧嘩。這顯然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了。 “我經歷了最近的兩次暴發。”瑪麗莎說。“雖然我跟病人有接触,還是沒有傳染上。”她沒有提自己一直存在的恐懼。“我們已經證實,只有密切的人際接触才會傳染艾伯拉。空气傳染顯然是不可能的。”瑪麗莎看到听眾中有人摘下了口罩。她用眼角溜了一眼韋弗醫生。他翹了翹大拇指表示鼓勵。 “真有必要把我們都關在醫院里嗎?”第三排有個男人發問。他穿著醫生用的長白大褂。 “目前如此。”瑪麗莎用了個外交辭令。“在以前的暴發中,我們采取的檢疫措施是把接触者分成兩組。“接下去,她詳述了在洛杉磯和圣路易斯用過的那一套辦法。最后她總結說,除非在檢疫前就跟病人有過直接的、肉体的接触,檢疫后的人當中沒人再病倒過。 隨后瑪麗莎圓滿地答复了一系列關于艾伯拉出血熱的最初症狀和臨床發展的問題。她不清楚听眾是被嚇坏了還是滿足了好奇心,他們終于沉默了,不再提問。 戴維斯先生站起來給員工講話。韋弗醫生便領瑪麗莎出了禮堂。一到狹長的走廊,瑪麗莎就告訴他,她想在跟CDC通電話之前先親自看看最早的病人。韋弗醫生說他已料到了,主動要領她去。在路上,他說所有的病人都安排在醫院的兩層樓面里,非嫌疑病人移走了,通風系統也被隔离。他可以保證那里已完全獨立了。他還說,派來管理這兩層樓面的都是經過特別訓練的人員。化驗工作已限制在隔离層里臨時赶裝成的單元里。病人用過的一切東西都先消毒,然后焚化。 至于隔离檢疫,他告訴瑪麗莎說,已從外面運來了許多床墊,把門診部改成了一個大宿舍,分開了一級和二級接触者。食物和水也都從外面買來。這時,瑪麗莎才知道,六年前韋弗也當過CDC的流行病調查員。 “那你為什么把我介紹成一個專家呢?”瑪麗莎問,又回想起他那些令人臉紅的夸張詞語。他顯然跟她一樣,或許更清楚隔离檢疫的措施。 “為了效果呀!”韋弗醫生坦率地說。“這里的人需要信得過的權威。” 瑪麗莎呼了一聲,盡管還是為誤導了听眾而心有不安,卻也不得不佩服韋弗醫生的精明老練。進入隔离層之前,他們穿上白罩褂。在進病房之前,又加了一件,再穿戴了兜帽,護目鏡、口罩、手套和靴子。 韋弗醫生帶瑪麗莎看的病人是診所的普通外科醫生,一個出生在孟買的印度人。瑪麗莎俯視病人時,壓在心底的對暴露給艾伯拉的恐懼便一下子沖了出來。那人雖然發病才二十四小時,看上去卻已奄奄一息了。臨床症狀跟洛杉磯和圣路易斯的晚期病例一致,高燒伴隨低血壓,典型的皮疹和結膜出血。瑪麗莎知道,這個人活不過再一個二十四小時了。 為了搶時間,她馬上抽取了病毒樣,韋弗醫生安排人把它們正确地包裝起來,連夜送給塔德·肖克利。 她掃了一眼病歷夾。病史相當草略。不過一想到在不足六個小時之內接納八十四個病人,她也就不能苛求了。她沒有發現有關出國旅行、猴子,或者跟洛杉磯和圣路易斯暴發有接触的記錄。 离開這一層樓,瑪麗莎先問哪儿可以打電話,然后說,她希望有盡可能多的志愿人員幫她探訪病人。如果大部分病人都嚴重如那印度醫生,探訪速度就必須加快,否則就會失去了解情況的机會。 瑪麗莎被帶到戴維斯先生的辦公室打電話。這時在亞特蘭大已經十一點多了。杜布切克的電話倒是一打就通,不幸的是他劈頭蓋臉就發起火來。 “為什么你不一接到求援電話就告訴我呢?我是到了辦公室才知道你已經走了的。” 瑪麗莎默然無語。不錯,是她吩咐CDC的接線員,万一有報告艾伯拉嫌疑的電話,請直接轉給她。她認為如果杜布切克要搶時間應召,會同意這么做的。不過她當然不愿意用這一點在這個時候去火上加油。 “看起來是艾伯拉嗎?” “像是艾伯拉。”瑪麗莎說,心中嘀咕,他听到自己的下一句話會有什么反應。“主要不同以往的是得病人數。這次暴發目前已涉及一百個病例了。” “我希望你已經采取了适當的隔离措施。”這便是杜布切克的反應。 瑪麗莎大失所望。她本來以為杜布切克會嚇得呆若木雞的。 “這么多病人你不覺得惊訝嗎?”她還不死心。 “艾伯拉相對來說還是一個謎。”杜布切克說。“所以目前沒有什么會叫我惊訝。我更關心的是控制。隔离措施如何?” “不錯。”瑪麗莎說。 “那好。”杜布切克說。“流動實驗室已經准備妥了。我們在一小時之內就動身。務必盡快把病毒樣送交塔德。” 瑪麗莎做了保證,可是對方毫無反應,這才發現那個家伙已經挂斷了電話。她還沒來得及警告他,整個醫院已處于隔离檢疫之下了呢。他只要一進來,就再也別想走出去了。“活該!”她大聲咒了一句,從桌邊站起來。 离開辦公室,她發現韋弗醫生已經找了五女六男十一個醫生來幫她采寫病史。他們异口同聲地表示,既然不得不待在醫院里,還是做點事情好。 瑪麗莎坐下,告訴他們她需要盡可能地得到所有第一批病人的詳細病史。洛杉磯和圣路易斯的暴發都有一個索引病例,從他可以追索到所有病人。菲尼克斯的情況顯然不一樣。這么多人同時發病,問題可能在食物和水源。 “如果是水,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傳染上呢?”一個女的問。 “如果整個醫院的供水系統都污染了,那就可能。”瑪麗莎說。“不過也可能只是一個飲水器……”她的聲音低了下去。“艾伯拉還從來沒有經由水或食物傳染。”她坦白說。“它還是一個謎,所以,我們更有必要了解完整的病史,以便發現共同點。比如,是不是這些病人都上一個班?都喝了一個壺里的咖啡?或者吃了同樣的食物?接触了同一個動物等等。” 瑪麗莎推開椅子,走向黑板,列出一串必須向每一個病人詢問的問題。有些醫生問了問題,也有的提了建議。瑪麗莎又補充了她剛想起的一件事,讓他們問一問有沒有人參加了圣迭戈眼皮手術會議,雖然那已是三個月前的事了。 在分頭行動之前,瑪麗莎提醒眾人要嚴格遵循隔离操作技術,又再次謝了他們,然后去研究現有的資料了。 就像在洛杉磯時那樣,瑪麗莎征用了其中一個隔离層里的護士台后的病歷室做自己的辦公室。其他醫生采錄完病史就送到這儿,由瑪麗莎加以整理。這是一項繁瑣費時的工作,收效卻不大。所有的病人都是麥迪克醫院的員工,這是已知的事實。此外就沒有什么特別引人注意的了。 到了中午,又有十四個病人住院。這叫瑪麗莎憂心忡忡。這一次的暴發似乎一發而不可收拾了。新病人除一個例外,都是麥迪克保健計划的顧客,都被得了病的四十二個醫生中的一個在發病前治療過。那個例外是醫院的化驗員。在被認定是艾伯拉嫌疑之前,他做了最初几例病人的化驗。 到了夜班人員上班的時候,瑪麗莎得知CDC的醫生到了。她松了一口气,興沖沖地前去見他們。杜布切克正在幫忙安裝流動實驗室。 “你應該告訴我這該死的醫院已經隔离檢疫了。”一看見她,杜布切克便怒气沖沖地說。 “你沒有給我机會呀!”她說,暗示是他把電話挂斷了的。她是希望做些什么來改善兩人的關系的,可惜事与愿違。 “你看,保羅和麥克气坏了。”杜布切克說。“一知道整個檢疫期間我們都得被禁銅在醫院里,他們扭頭就回了亞特蘭大。” “萊恩醫生呢?”瑪麗莎內疚地問。 “他去見韋弗和醫院行政領導了。然后他會去找州衛生局長,看能不能對CDC的人破例。” “我猜你要等實驗室開始工作之后才能跟我談話吧。”瑪麗莎說。 “你還算有點記性。”杜布切克說,一邊彎下腰從木箱里提出离心机。“等這儿完了,去看過萊恩布置的隔离措施,我就去听你的發現。” 瑪麗莎回到自己的小室。她心中曾經有過一連串針鋒相對的詞句。它們能快意于一時,卻會把他們的關系弄得更糟。她因此還是忍住了。 門診部有一部分辟給跟艾伯拉病人有直接接触的員工生活起居。瑪麗莎就在那儿吃了一頓飛机上的航空食品,然后回去繼續研究病歷。現在她手頭已有了最初八十四個病例中的大部分病歷。 杜布切克正在那儿翻閱她的筆記。一見她,他就站起身來,說:“我不知道,叫普通的醫生去采錄病史是否恰當。” 瑪麗莎做夢也沒想到他又找出了毛病。“那么多病人,”她辯解說。“我一個人哪能來得及呢?七個病人已經說不出話了,有三個不久就死了。” “那也不是足夠的理由讓沒有受過流行病學訓練的醫生暴露給艾伯拉。亞利桑那衛生局有專業人員可用。如果你用的這些醫生中有人得病,CDC是要負責任的。” “可是他們……”瑪麗莎還想爭辯。 “夠了!”杜布切克打斷她。“我不是來辯論的。你發現了些什么?” 瑪麗莎竭力定下神來,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錯,她是沒有考慮到相關的法律責任問題。但是,這些被隔离了的醫生本來就是接触者了,那樣做又能錯到哪儿去呢?她在桌邊坐下,尋找擬好了的發現大綱。找到之后,她干巴巴地念起來,沒有抬頭朝杜布切克看過一眼。“第一批病人中有一個眼科醫生,參加了里克特和扎布拉斯基醫生參加過的圣迭戈會議。另一個矯形外科醫生兩個月前去過東非。有兩個用猴子做過實驗,但沒被咬過。 “作為一組病例,八十四個人在六小時內一起發病,提示他們是在同一時間暴露的。最初症狀的嚴重程度表明,他們都接触了大量的傳染媒介。所有的人都在麥迪克醫院工作,但不在同一區域,說明空調系統不會是傳染源。我認為,這是一場由食物或水作為媒介的暴發。從這個觀點出發,資料顯示的唯一共同點是八十四個人都在醫院食堂就餐。目前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三天之前他們都在那儿吃了午飯。” 瑪麗莎終于抬眼看著杜布切克。他正凝望著天花板。一意識到她已說完,他便說:“病人中有跟洛杉磯和圣路易斯暴發接触過的嗎?” “沒有。”瑪麗莎說。“至少我們還沒發現。” “給塔德送了血樣嗎?” “送了。” 杜布切克朝門口走去。“我認為你應當加倍努力尋找這次暴發跟前兩次之一的聯系。它是應當存在的。” “那么食堂呢?”瑪麗莎說。 “你自己決定吧。”杜布切克說。“艾伯拉從來沒有經由食物傳染過,所以我看不出食堂有什么關系。……”他打開門。“不過,這么多人同時得病是不同尋常。你可以根据直覺去做,不必管我怎么說。但請務必窮盡這次暴發跟洛杉磯或圣路易斯之間一切可能的聯系。” 瑪麗莎的目光在關上了的門上停留了片刻,然后回到自己的提綱和厚厚的病史上。真令人沮喪! 仿佛視杜布切克的最后几句話為挑戰,她決定去看看食堂。 食堂是一幢獨立的建筑,与醫院相隔一座花園。通向大廳的兩扇大門緊閉著。門右有一則告示:奉州衛生局長之令,暫停營業。瑪麗莎試著推了一下。門沒有上鎖。 食堂里面一塵不染。用具或是不銹鋼,或是注塑成形的。對著大門是一長條保溫台,一端放著托盤,另一端是收款机。 另一扇雙開門通向廚房,上有圓形小窗,就在保溫台后面。瑪麗莎正猶豫著是不是進去,門卻開了。一個矮胖而相當迷人的中年女子走了出來,告訴她食堂停業了。瑪麗莎作了自我介紹,說可不可以問几個問題。 “當然可以。”她說,略帶一點斯堪的那維亞口音。她叫佳娜·布朗森,食堂的主管。瑪麗莎跟她進了辦公室。那是一間無窗的小室,牆上貼滿了日程表和菜單。 寒暄一番之后,瑪麗莎要看三天前午餐的菜單。布朗森女士從文件夾里找了出來。這是一份很平常的自助食堂菜單。三菜兩湯和一組甜食。 “就這些了嗎?” “這是那天的特別節目。”布朗森回答。“我們當然還供應三明治、沙拉和飲料。” 瑪麗莎問她,能不能复印一份菜單。布朗森女士說能,拿了菜單离開辦公室。瑪麗莎心想,還得再訪問第一批病人,看他們三天前吃的是什么。作為對照,也得問問另一組人,他們三天前也從這份菜單上點了菜,但沒有得病,吃的又是什么。 布朗森女士拿著复印件回來了。瑪麗莎折起复印件,說:“你手下有一個人病了,是嗎?” “那是瑪麗亞·岡薩雷斯。”布朗森女士說。 “她做什么工作?” “不是在保溫台就是在沙拉柜。” “你能查出三天前她在哪儿嗎?” 布朗森女士起身走到一塊貼著日程表的大板跟前。“是在甜食和沙拉柜。”她告訴瑪麗莎。 瑪麗莎猶豫不決,是不是該讓食堂工作人員都做一下艾伯拉抗体化驗。雖然拉爾夫說起“艾伯拉瑪麗”時只是開玩笑。在非洲它不存在,在這儿還真有可能呢。 “你想看看我們的設施嗎?”布朗森女士熱心地說。 隨后的三十分鐘,瑪麗莎參觀了整個食堂。在廚房她看了大冷藏庫、食物整理處和大型的煤气灶。在餐廳她巡視了蒸汽保溫台、檢查了刀叉箱,還掀開沙拉汁罐看了看。 “還想看看儲藏室嗎?”布朗森女士最后說。 瑪麗莎謝絕了。該去查第一批病人從她手提包里的那份菜單上點了什么了。 瑪麗莎向后靠倒在搖椅上,揉了揉眼皮。此刻是她到菲尼克斯后第二天的上午十一點。她只在前一夜擠出過四個小時睡覺。她分到一間婦產科的小檢查室。睡在那儿,每每有人經過,她便時不時地惊醒。 身后的門“呀”地開了。她一轉身,看見杜布切克舉著一份當地的報紙。頭版大標題是:CDC認為艾伯拉的隱源在美國。看到他的表情,瑪麗莎猜得到他一如既往,怒气沖天。 “我告誡過你不要跟新聞界談話。” “我沒有呀。” 杜布切克拍著報紙說:“瞧這儿,CDC的布盧門撒爾醫生說,艾伯拉的儲存宿主在美國。菲尼克斯的暴發是由污染了的食物或水傳播的。瑪麗莎,我不介意告訴你,你惹下大麻煩了!” 瑪麗莎接過報紙,匆匆看了一遍那篇文章。不錯,她的名字是被提到,但是轉述。消息的來源是比爾·弗里曼,采錄病史的醫生之一。她把這條事實指給杜布切克看。 “不管是你直接告訴新聞界的,還是由別人轉告給新聞界的,效果一樣。它讓人認為CDC支持你的觀點。而這并非事實。我們沒有證据說食品有問題。我最不愿意引起公眾的歇斯底里。” 瑪麗莎咬了咬下嘴唇。這個人每次來都是找自己的岔子。如果當初她更技巧地處理洛杉磯旅館的那件事,他大概就不至于看到她就來火了。管它呢,他想怎么樣?讓我把嘴縫起來嗎?要協作就得交換意見嘛。 瑪麗莎壓下心中的火气,遞給杜布切克一張紙。“我想你應當看看這個。” “這是什么?”他气呼呼地問。 “這是第二次對最早的病人中還能說話的那些人調查來的情況。你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事實:除了兩個人記不起來之外,所有的人四天前都在食堂吃了牛奶蛋糊。你一定記得,我第一次調查發現,那天的午餐是唯一的共同點。你還會看到,另一組二十個人在同一天、同一餐廳吃的午飯,不過沒吃蛋糊,所以仍然健康。” 杜布切克放下那張紙。“這對你是一次极好的練習。不過你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艾伯拉不是一种經由食物傳染的病。” “我知道。”瑪麗莎說。“但是你也不能忽略這個事實:這次暴發以如此大量的病例開始,隨著隔离的加強才慢慢減少。” 杜布切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听著,”他以屈尊俯就的口吻說。“萊恩醫生已經證實了你的發現。第一批病人中有一個跟里克特和扎布拉斯基醫生一起出席了圣迭戈會議。這一點构成CDC正式結論的基礎。里克特醫生把病毒從非洲產地帶回來,傳給了出席圣迭戈會議的醫生,包括麥迪克醫院的這個不幸的眼科醫生。” “但是這個結論無視那個公認的出血熱潛伏期問題呀。” “我知道它有問題。”杜布切克無力地承認說。“不過目前這就是我們的正式結論。我不在意你追查食物傳染的可能性。但請務必停止跟人談論它。我不愿意你把個人意見轉告任何人,尤其是新聞界。明白了嗎?” 瑪麗莎點點頭。 “有件事請你辦一下。”杜布切克繼續道。“跟衛生局長辦公室聯系一下,請他們保留一部分病人的遺体。我們要把一些大樣凍起來送回亞特蘭大。” 瑪麗莎又點點頭。杜布切克開始往外走,躊躇了一下,又回過頭來,緩下口气說:“你可能有興趣知道,塔德已開始比較這三次暴發的艾伯拉了。初步結果顯示,它們屬于同一种系。這無疑支持了正式結論。它們其實是一次先后相連的暴發。”他朝瑪麗莎做了一個自我滿足的表情,這才离開。 瑪麗莎閉上眼睛,思考著她還能做些什么。可惜的是那一頓要命的午餐已沒有牛奶蛋糊剩下了。要是有,事情就好辦了。退而求其次,她決定抽取所有食堂工作人員的血樣,檢查艾伯拉抗体。同時也把牛奶蛋糊的配料樣品送一些給塔德,檢查有沒有病毒污染。她心中隱隱約約地知道,即使牛奶蛋糊真有關系,也不可能從配料中發現什么。艾伯拉病毒對熱极其敏感。只可能在蛋糊做成之后才能進入。但那又怎么可能呢?瑪麗莎瞪著一大疊資料。錯失了的線索一定在這里面。要是自已經驗更丰富一點大概就發現它了。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