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杰瑪听著母親說話,有時哧哧暗笑,有時歎上一口气,有時撫撫她的肩膀,有時揚起一個手指向她警告,有時望望薩宁;最后她站起來,擁抱了母親,親了親她的脖子——親在頸窩上,這使她笑了好久,甚至尖叫起來。潘塔列昂也被介紹給薩宁。原來他一度當過歌劇演員,參加男中音組的演唱,不過早已結束自己的演出生涯,在路塞里家中成為一個介乎朋友和仆人之間的人物。盡管他在德國長年居住,他的德語卻學得很糟糕,只會用來罵人。“費羅弗盧克托·斯比切布比奧!”1几乎每一個德國人都被他罵到了。他的意大利語說得非常地道,因為他出生在西尼加里亞2,那里可以听到“羅馬人說的托斯卡納語”3!愛彌里奧明顯地感到舒服起來,正盡情享受著一個脫离了危險或正在康复的人所感受到的那种愉悅;除此以外,從各方面可以看出家里人對他十分寵愛。他靦腆地向薩宁道了謝,不過更多的是請他吃糖漿和糖果。薩宁被迫喝了兩大杯上好的巧克力,吃了許多餅干:他剛吞下一塊,杰瑪已經給他放上第二塊,而且不吃不行!不久他便感到如同在家里一樣了:時間過得難以置信地快。他必須介紹許多情況——關于俄羅斯的各個方面,俄國的气候,俄國的社會,俄羅斯的農民——尤其是哥薩克。有關1812年的戰爭,彼得大帝,克里姆林宮,又談俄羅斯的歌曲,又談排鐘。兩位女士關于我們遼闊而遙遠的祖國的概念非常淡薄。路塞里夫人,或者按通常的稱呼,來諾拉太太,甚至提出令薩宁惊訝的問題:在彼得堡還有沒有建于上個世紀的著名冰屋,這是她前不久從她已故丈夫的一本叫《藝術之美》4的非常引人入胜的書里讀到的。對于薩宁“難道您認為俄羅斯永遠也沒有夏天嗎”的惊歎,來諾拉太太回答說,她至今還是這樣想像俄羅斯的:永恒的積雪,人人都穿皮大衣,人人都當兵——但是异常好客,而且所有的農民都很順良!薩宁便努力向她和她的女儿提供更准确的情況。當話題涉及到俄羅斯音樂時,她們馬上要他唱一曲俄羅斯的詠歎調,并指了指放在房間里的一架小鋼琴;這架鋼琴上白鍵的位置安的是黑鍵,黑鍵的位置安的是白健。他沒有作什么推托,就服從了。他用右手的兩個手指和左手的三個手指(拇指、中指和小指)在琴上伴奏,用細細的帶鼻音的男高音先唱了《薩拉方》,接著唱了《在馬路上》。女士們稱贊他的歌喉和歌曲的音樂,但更多的是贊歎俄語的柔和与悅耳,于是要求他翻譯歌詞。薩宁滿足了她們的愿望,但是由于“薩拉方”,尤其是“在馬路上”(他是這樣轉述原意的:“在石頭舖砌的街道上年輕的姑娘去打水”)這几個詞不能引起他的听眾對俄羅斯詩歌的深刻理解,他先朗誦了一遍,接著再翻譯了一遍,然后又唱了普希金的《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5,這首由格林卡譜曲的歌的几個憂郁的小段,他唱得稍稍走了點調。這時女士們的興奮達到了高潮——來諾拉太太甚至發現俄語和意大利語有惊人的相似點。“Mrhobehbe”——“o,vieni”6;“comHod”——“siam noi”7,等等。甚至連名字:普希金(她讀作“普斯金”)和格林卡,在她听來也有親切感。反過來,薩宁也請兩位女士唱點什么。她們也沒有客气。來諾拉太太坐到鋼琴前,和杰瑪一起唱了几首二重唱和民間歌謠。母親從前曾是個出色的女低音;女儿的嗓子稍遜一籌,卻非常動听。 1 被潘塔列昂說走樣的德語的擬音,意為“可惡的騙子”。 2 位于亞得里亞海濱的意大利小城。 3 托斯卡納地區在羅馬帝國崩潰后成為意大利重要的文化中心,此地的方言在兼容意大利各地方言的許多特點后,逐漸發展成意大利的標准語。 4 原文為意大利文。 5 普希金1825年寫的抒情詩,是獻給女友凱恩的。 6 前者為俄文,意思是“瞬間”;后者為意大利文,意思是“哦,來吧”。兩者在發音上有相似處。 7 前者為俄文,意即“跟著我”;后者為意大利文,意即“是我們”,情況与上注同。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