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于1871年的《春潮》沒有表現重大的社會政治問題,從情節看似乎只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歷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來到德國城市法蘭克福。在那里他偶然踏進一家糖果店想喝杯檸檬汁,适遇店主的女儿向他呼救,請他幫助搶救突然昏厥的弟弟。女郎的美貌和气質使他產生愛慕之心,只是由于匆匆离去,愛情种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這成了30年后創作《春潮》的基礎。小說開始部分的情節与作者的經歷几乎毫無二致。但不能說這是自傳体小說,因為作者只是采用了自己經歷中的一件事作為小說的引子。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春潮》發表后受到廣泛歡迎,被譯成多种文字在國外出版,俄國評論界的反應則褒貶不一,后來的文學史家和傳記作者在論及屠格涅夫創作時對它較少提及或几乎不提。究其原因,大概就如本段開始所說的那樣,小說不像作者其他許多小說那樣總是反映重大社會政治問題。不過《春潮》在藝術上仍是成功之作。無論杰瑪這個從外表到內心都美的少女形象,還是薩宁這個青年貴族的多余人的虛弱性格,甚至波洛索夫太太這個外表華美內心丑惡的坏女人形象,都刻畫得极為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