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C



  career women's wear職業女裝

  指從事辦公室或其他白領行業工作的女性上班時的著裝。中國城市女性也常用作出客服裝。一般採用西裝套格等形式。色彩素雅、款式簡潔、面料較好、裁剪講究為其一般特點;過於華麗、過於性感、過於複雜和過於時髦部不可取。絕大多數為成衣,並且講究品牌。職位較低的女性即使有經濟能力也不穿比自己同性上級更好的品牌,這幾乎是國際上現代化企業的一條不成文規則。
  職業女性其實就是白領女性。career是事業,即有一份可以當作事業來做的工作。簡單的體力活如清掃不算career,一般的技術活如修車也不算career。從中文字面上看前者易與「有工作或有職業的女性」相混淆,所以後者的使用更為頻繁。在中國,這兩個詞都還算時髦,所以與國家機關幹部的傳統形象有點格格不入。狹義的職業女性或白領女性在目前一般就是指在三資企業工作的女性。

  cashmere開士米,羊絨

  開士米是取自克什米爾地區(Kashmir)一種山羊身上的細軟絨毛。cashmere這個詞就源於Kashir。不像一般的羊毛是剪下來的,羊絨都是在春夏換毛之際用特製的梳子梳下來的,因為它們藏在羊毛中間貼近羊的身體,保護丰度過山地嚴寒的冬天。羊絨織物不但細軟,保暖性能和懸垂性等指標俱佳,所以價格昂貴。「開士米」是音譯,「羊絨」是意譯。「開十米」這一譯名出現於1949年以前。幾十年前,它的含義幾經轉換,由羊絨轉指由羊絨紡成的細毛線,再轉為用睛綸等化學纖維材料製成的仿羊絨細毛線。
  一旦開士米與廉價的□綸發生了聯繫,開士米的形象就大成問題。到了90年代末,羊絨作為天然時裝面料可以說是一枝獨秀,但廠商和廣告商再崇洋媚外,也不願意使用這個洋氣十足的音譯,轉而老老實實地使用標準譯名「羊絨」。
  不少廠商一面在使用純正的漢語「羊絨」,同時又悄悄地把化學纖維和細羊毛摻入羊絨製品。市場匕出現的一些羊絨時裝,它們的價格比不上製作它們所需的羊絨面料;或有些羊絨面料的價格,還不如紡織需要的羊絨。看來「羊絨」這個譯名也在貶值,也與假冒偽劣沾上了邊。以後我們再用什麼來翻譯cashmere呢?

  casual wear休閒服

  人們在閒暇生活中從事各種活動所穿的服裝。與sportswear有相當大比例的重合部分。常常可以互換使用。cascual wear也與一種現代生活方式高度相關,重視生活質量,強調閒暇生活重要的價值觀導致了休閒服的流行。典型的休閒服有T恤、牛仔褲、牛仔裙、套衫、格子絨布襯衫、燈芯絨褲、純棉白襪、旅遊鞋等。似乎是美國設計生產的休閒服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牛仔服可說是休閒服中最重要的一類。
  中國人毫無困難地接受了現代閒暇生活和休閒服。隨著雙休日制度在絕大多數地區的實行,保齡球、卡拉OK、滾軸溜冰等現代休閒活動正與相應的休閒服一起流行。

  catalog產品目錄

  以時裝攝影和平面設計為手段,做成如報紙或雜誌那樣的服裝品牌宣傳品,是現代商業的常用促銷形式。20世紀80年代,不少中國人出國還鄭重其事地把這花花綠綠的東西帶回來;現在早上開郵箱,大家又為這一大堆無孔不入的東西感到頭痛。我們的廠商也習慣於用比較現代的觀念和審美去策劃和設計自己的catalog,並有了專門的廣告公司或設計公司以及專業人員從事這一領域的工作。catalog,這個詞也較多地掛在我們時髦的年輕一族口頭。
  去看一場時裝表演,去參觀一個時裝博覽會,你常常會提回一大袋一大袋的產品目錄。90年代一些成功的中國服裝企業,已經財大氣粗地跑到歐洲,請那裡的攝影帥和時裝模特兒為自己拍攝做產品目錄的照片。

  catwalk貓步

  專業一點的名稱是「台步」。指時裝模特在進行時裝表演時所使用的一種程式化的步子。行進時左右腳輪番踩到兩腳間中線的位置,或把左腳踩得中線偏右一點,右腳踩得中線偏左一點,並產生一種韻律美。描步是時裝模特兒的一種經典步法,據說描也是這樣走的,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名字。
  描步具有標誌性,幾乎被看作是模特兒的職業病。時下的描步越來越朝著風格自然的方向發展。左右扭動的程度減弱,不再那麼像煞有介事,看上去與生活中的步伐沒什麼兩樣。觀眾對表情冷漠,睜著大眼空無一物或瞇著小眼遠遠地指向天邊,大幅度扭胯的動作已經熟透,免不了生出絲絲倦意來。格調清新自然的步法則令觀眾感到親切輕鬆,天橋上的仙女離生活又近了一步。曾有一位頗有點名氣的上海模特兒,在生活中走路也用一點貓步。她身高1.78米,體重不到50公斤,走起來飄飄欲仙。如今流行自然的貓步,她或許也已經恢復正常了?

  chain store連鎖店

  出售相同或系列商品的零售組織。在店堂佈置、售後服務、人員培訓諸方面有著一體化的風格。具體形式為由一家總公司控制分佈在各個銷售網點的多家零售商店。服飾連鎖店始於20世紀初,20年代以後逐漸普及。經銷商品從單一的女衫或內衣,發展到多種層次的服飾產品,成為當代服飾零售業的重要形式之一。國際著名的服飾連鎖店有K-Mart、J.C.penney和Petrie Stores等。有關刊物有《連鎖商店時代》(Chain Store Age)。
  80—90年代中,中國出現了不少連鎖店,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時裝連鎖店。同一品牌連鎖店的佈置和外形都幾乎相同,店中出售的時裝也一樣,就像有分身法的孫悟空。在不熟悉的城市或街道,突然看見一家熟悉的商店,由此產生親切之感,一定會對銷售產生正面的效應吧!

  chic優雅的,高雅的,時髦的

  作名詞時常可解釋為優雅的風格或款式;也可作形容詞,常被譯為時髦的、高雅的、漂亮的、瀟灑的、有優雅風格的等等。源於法語。但chic與Pretty或beautiful不同,它常常強調「雅」而不是「甜美」。所以,夏奈兒的時裝是chic,夏芭亥莉(L.Schiaparelli,活躍於30年代的超現實主義時裝設計師)的那些驚世駭俗的設計,則可以是uglychic(醜陋的高雅)。20世紀90年代末流行的簡約主義時裝也是chic。中國人看來對chic這個詞所散發的優雅氣息頗為著迷。作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和官方色彩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也取名chic,1997年的這個博覽會就叫'97 chic,1998年的就稱98 chic。

  chinoiserie中國風

  chinoiserie是一個法語詞。是指一種迫求中國情調的西方圖案或裝飾風格,在繪畫、雕塑等方面都有應用。在服裝領域,中國風主要表現於紡織品紋樣、服裝款式和色彩。中國風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風格,它是從屬於歐洲羅可可(Rococo)的一種藝術風格,有其特定的內涵。這種風格反映了歐洲人對中國藝術的理解和對中國風土人情的想像,又摻雜了西方傳統的審美情趣。中國古代染織文化對歐洲產生過很大影響,具有中國情調或中國風的歐洲紡織品的出現,可以上溯到較早的歷史階段,而中國風這一稱謂的使用則較遲,一般認為始於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以後,西方服裝開始較多地在面料、圖案、款式和色彩方面吸收和模仿中國。本世紀出現了以中國風命名的高級時裝系列。中國風紋樣和服式成為現代設計師表達自己追求異國情調和地區特色的途徑。以激進著稱的先鋒派(avantgarde)服裝也常以誇張和扭曲的形式採用一些中國服裝樣式。1977-1978年,聖·洛朗推出其著名的「中國風女式套裝系列」。
  中國風自1996年以來在國際時裝潮流中出現,特別是在東京和香港這樣的亞洲國際大都市中流行。表現形式為局部以中國傳統錦緞或仿製品作立領、如意頭鑲邊和長腳鈕。

  classic古典的,經典的

  古典藝術是一種藝術形式,以合理、單純、適度、節制、的確、簡潔和平衡等為特徵,源於公元前4一9世紀的古希臘藝術。古典主義是任何遵循或運用了古希臘藝術原則的後世的藝術系統或流派,如羅馬古典主義、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和盛行於19世紀前葉的新古典主義。古典主義強調形式,具有較強的建築學因素或造型因素,它被認為是永恆的、完美的、可推測的、最終的、理想的、典範的或普通的。黑格爾認為古典藝術的完美性「植根於內在的自由個性與這種個性藉以顯現的外在存在之間的徹底的互相滲透」。海因裡希·海涅則認為「古典主義是一種抽像、冷淡的理智陶醉」。
  古典主義時裝之源理所當然地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服飾。古希臘的服裝一般屬於塊料型,大多不用縫紉,以各種形狀和品種的材料披覆或包纏在身上,用別針、金屬扣或腰帶等固定或系結。古羅馬服裝基本上承襲了上述基本風格和形式,但更強調地位的象徵,出現了豪華的傾向。這兩種服裝都嚴格遵循比例、勻稱、平衡、和諧等形式法則,講究整體效果,忽略細節刻劃,摒棄繁雜的裝飾,並以懸丞性設計為其主要特徵。19世紀初歐洲的帝政風格服飾可視作是古曲主義風格的典型。帝政風格的女服結構簡單,用料輕薄柔軟,重視服裝在穿著時形成的豐富多變的懸褶,這點與古希臘服裝十分相似。帝政風格的女裙採用高腰、袒領、短袖和裙擺及地的形式,服裝色彩偏於素雅,且少裝飾,這使附屬飾品變得重要。帝政表現的是一種英國式的田園風味。
  現代時裝設計中的古典主義引伸為最佳的、第一流的、有公認而無可爭議之價值或地位的風格。用於時裝,常指那些符合傳統而不那麼時髦花哨的、不前衛的、非最新款式的衣飾。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表現。狹義地說,古典主義服飾是指繼承了或在較大程度上受到上述古希臘一羅馬服飾和帝政風格影響的作品。維奧妮(Vionnet)、格蕾(Alix gres)、伏契尼(Jortuny)和瑪麗·麥克菲登(Mary Mcjadden)的作品是典型代表。他們的風格是穩定的,帶有濃郁的古典雕塑風味和強烈的唯美主義傾向。
  廣義地說,任何構思簡潔單純、效果典雅端莊、設計穩定合理的都可被稱為古典主義,或更確切地被稱為古典的或經典的。瓦倫蒂諾(Valentino)和夏奈爾(Chanel)的套裝,特裡瑞阿(Paurine Trigere)的那些受維奧妮和格蕾風格影響的裙裝,辛普森(Adele Simpson)為美國的第一夫人們設計的夜禮服以及巴倫夏加(Balenciaga)和詹姆斯(Charles James)的那些比較簡潔的夜禮服都是古典的。進一步說,安克蘭(Anne Klein)的套衫、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的便裝、諾內爾(Norma Norey)永遠時新的實用服裝以及布拉斯(Bill blass)的傳統男裝風格的女服,也都可以視作或稱為是古典的。就男服而言,英國傳統的精製西服被認為是古典的(廣義的)。這種古典主義傳統,可以上溯到19世紀初布魯曼爾(Beau Brummel)所倡導的紈褲子弟風格。

  cleavage乳溝

  女士們穿低領線衣服時,露出雙乳間的低地。對於西方女性,這是一種長達干年的傳統,而對中國女性來說,是一種新的遊戲。與此相關的源於法語的詞有decolete(穿袒胸露低領女裝的女人)、decolletoge(袒胸露低領女裝)。但是,中國歷史上並非沒有露出乳溝的女裝。且不必追溯到「衣其羽皮」的原始社會,唐代女裝中就能尋出不少例證。王族李重潤墓石槨線刻宮裝婦女有著高腰襦裙者,領線低而衣料薄,其意態風致與當代女性也不乏相通之處。在野史小說中,安祿山竟能與唐玄宗聯句歌頌楊貴妃乳房之美。宋以後理學漸興,婦女們受日益嚴厲的封建禮教束縛,千餘年來,顯露乳溝之衣遂與中國婦女絕緣。
  也許是因為有這麼一段輝煌歷史,所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乳溝又一下子成為衣妝學中的「顯學」。報刊雜誌上不斷有文章加以研討,並輔以精美的照片或插圖。
  但是,傳統一點的中國人,或中年以上的中國人,對公開討論乳溝總感不適應。看到穿低領線時裝的女性,他們一方面為對方感到害羞,不由自主地把目光避開;同時又難免以貌取人,把性感的著裝與輕浮的行為聯繫起來。即使如此,他們再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強加於人,他們可以撰文譏評,卻無力回大。乳溝的顯露是性感時裝被中國當代主流社會接受的一個徵兆。

  cliton克靈頓

  第一個字母大寫,則是美國現任總統克林頓的姓。由於緋聞,以及由此引出的偽證問題,被眾議院彈劾,弄得滿城風雨。第一個字母小寫的Cliton,則含有在性關係上欺騙別人的含義。這是1998年才衍生出來的新義,其直接原因不言自明。不但美國人和其他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連北京和上海的年輕一代白領,也會開玩笑地說:「Don't cliton me!」與緋聞與這個詞相關聯的,是1998年8月17日在紐約推出的一個男偶人玩具。這個偶人不那麼像克林頓,但確實屬於克林頓那個年齡的白種男人模樣。他上身穿三件套西服和白襯衫,並打了條紋領帶,但長褲掉在地上,拉開的拉鏈明顯可見,裡面穿的是粉色心形圖案的短褲。西服與襯褲一起傳遞的信息本身就是曖昧的。如果你用手捏捏他腰以下的任何部位,他就會說:「愛撫我的小弟弟。」這在中國人聽來,似乎太露骨了一點。即使在克林頓錄像公開播放之前,美國公眾已經知道了許多關於他與白宮前實習生萊溫斯基有染的細節。
  據稱此玩具銷路奇佳。看來「克林頓」這個詞的新義也會在越來越大的範圍內被頻繁使用。

  cocktail party雞尾酒會

  場面隆重一些的時裝發佈會常伴有雞尾酒會,大多安排在發佈會開始之前,在演出大廳外的空間。雞尾酒會是西方國家比較傳統的一個社交節目。稍稍活躍一些的家庭主婦,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已不怕麻煩又有閒情逸致,一個禮拜在家中舉辦兩次雞尾酒會也是有的。在中國談到雞尾酒會總與豪華的場面、精緻小量的食品以及衣冠楚楚、彬彬有禮的客人這樣一些印象聯繫起來。
  被邀請參加雞尾酒會的客人一般都要正正經經修飾一番。例如男士要穿西服或小夜禮服,女士要化妝要穿正裝等等。其次則應彬彬有禮、舉上優雅。男士要對女士尊重,比如為女士拉椅子、脫大衣、拿酒等(但中國的男士敢於這樣表現紳士風度並且做得悠然自如的並不多)。雞尾酒會上要小聲說話、小口啜飲,小量進食,某些人士有時因飢餓難忍露出饞相,就會被認為有失禮儀(禮儀有時就像是用來對抗人的本能需要,是一種可愛的虛偽)。禮儀也會深入內心成為個人氣質的一種自然構成。來看時裝發佈會的人一般還是願意接受主流社會規定的禮儀的,儘管台上不時會推出前衛或分支文化的時裝。

  collection發佈會

  collection的叫法最早只在時裝圈內流行,用以指高級女裝的發佈會。借用collection「收集、採集、搜集」的原意,加以延伸,便包含了高級女裝發佈會彙集一位或多位時裝設計師新作並召之於眾的一系列意義。「發佈」擴大了「collection」——「聚集」的詞義。1914年11月,美國紐約舉行公認的首次時裝發佈會,名為「紐約時裝節」。
  目前,collection作為fashion collection的簡稱,被廣泛用以指稱各種時裝表演,即以服裝和飾品為主的展示活動。可以由設計師、公司、企業、商店、大眾傳播媒介和有關團體等舉辦。多在跑道式地毯或T形伸展台上由真人模特兒穿上預報或推銷的時裝進行表演。也可在發佈會期間進行一系列的服裝展銷和業務洽談。
  1997—1998年的中國時裝界,不光是眾多「時裝節」帶來數不勝數的collection,瞄準高級女裝市場的法涵詩、薄濤等時裝品牌也不失時機推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發佈會。新興的中國時裝設計師們已不再滿足於做個簡單的fashion show(時裝秀),他們要在Collection中再一次顯示童話的魔力,讓已經是公主的灰姑娘從頭經歷一次。collection與fashion show的界限因此逐漸被打破,以致我們在談到「時裝表演」的時候,兩者已到可以換用的地步。

  completeness完成度

  指一件作品的完成程度,或完整程度。當然也包含我們常說的整體感,但兩者並不完全相等。國際上的時裝評論家以此作為評定一件設計作品的高下優劣的一項指標。我認為這對中國的時裝設計師而言更為重要。時裝應該是穿在一個人身上橫看豎看都找不出缺點,前看後看遠看近看都覺得美的。時裝不是在稿子上畫畫就完成了,儘管稿子上也有整體感的問題;時裝不是打成樣板剪裁縫製就完成了,這中間還應該有一次次試樣和不厭其煩的修改。人們用百煉鋼化成統指柔,用十年磨一劍,用反覆推敲,用爐火純青來形容一件藝術作品的完成,這對時裝設計師應有啟發。

  complex情結

  這個由有爭議的心理學家或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原先是指一組在潛意識中緊密相關的想像、希望、恐懼和情感,影響了一個人的行為而他自己卻並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可非正式地使用這個詞,意為對某種事物所持有的固定並經常是變態或怪異的混亂看法和感情。
  即使在80年代中國的弗洛伊德熱中,我們也並未真正理解這個詞。到了90年代,當學者們開始冷淡時,商業文化或大眾文化的宣傳者卻如獲至寶地拾起了它。「情結」開始被頻繁地使用,望文生義地使用,它的真正含義變得無足輕重,有價值的是這個詞彙所殘餘的異國情調和學術氣息。「情結」成為一個時髦詞彙。
  時裝界從來缺乏理論深度,所以只好常常從各個學科領域借用。借用的後果幾乎總是化深刻為淺薄,化專門為濫用。於是,我們有了從「中國情結」到「內褲情結」的形形色色的構詞。

  contract簽約

  簽約無疑是這兩年中國內地時裝設計圈內最時髦最令人怦然心動的字眼。通過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牽線搭橋,王新元、張肇達、吳海燕和劉洋等當今中國最有名的設計師與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的服裝企業簽訂合約,出任這些企業的首席設計師(或稱總設計師、設計總監、設計主管等)。不分中外,設計帥與他們所在企業之間向來就有合約或某種合約關係,不同的是,這次簽約浪潮中內地的設計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力和報酬,足以令香港、台灣的同行們羨慕不已。即使歐美、日本的大師們,如果注意到東半球時裝界發生的這些事件,也會感觸良多。在這些頂級設計師的帶動下,一些不那麼有名也不那麼有才華的設計師也設法獲得了類似的簽約。為了爭取這樣的機會,他們拚命努力要擠入top ten,或名登金榜,至少也要在國內有名的那幾個大賽中躋身三甲。但是,即使他們終於以上述頭銜或業績把自己包裝成大腕級設計師的模樣,他們也不一定能像大腕們那麼幸運,再次得到同樣的機遇,所以,他們事實上並非總是能真正得到像首批簽約者所得到的待遇。儘管如此,他們仍然設法與企業取得某種默契,對媒體宣佈令人振奮的重金聘請設計師的一條又一條消息。
  簽約給企業和設計師都帶來了顯著的廣告效應。簽約還使中國服裝設計師中的佼佼者進入了影視明星歌星舞星和超級名模的夢幻世界,他們現在可以相當自由地出國,一擲干金地拉卡,穿進口名牌,買車買房(或有人贈車贈房),他們終於看上去確實像個設計大師——伯年前有人說過像(to look like)一個設計師與是(to be)一個設計師幾乎一樣重要。
  從理論上講,設計師從企業獲得的其實都是從他為企業掙來的總和中取得的一小部分。但是,如今中國的簽約設計師能否為企業增加效益而使自己問心無愧?有人指出,簽約設計師已經為增加企業的無形資產作了貢獻,但這句話也可以被視作是廣告效應的另一表達形式。看來這個問題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模糊的狀態,並成為眾說紛壇的焦點。但是,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使得它總有一天要明朗化,它也將決定簽約這個詞究竟能否時髦下去。

  cool酷

  酷是英文單詞Cool的音譯。酷又不全是cool的音譯。酷在中國日益流行,成為97、98年中國最時髦、使用頻率最高的形容詞之一。至少在年輕人中間,在都市人中間,在時髦的社交圈裡,這一點不容置疑。因此,酷漸漸地與它的新意義產生映射關係。酷不再與殘酷、嚴酷、酷愛聯繫在一起,雖然它們之間仍然殘留一丁點兒若有若無的線索。酷也不再是cool的對譯。它大於cool的對譯。它是中國版的cool的衣著、cool的舉上、cool的形象、cool的生活方式,指一種帶朋克傾向或前衛意味的時髦。在時裝上常與黑色、超短裙、厚跟長靴等青少年反傳統時尚聯繫在一起,而與甜美、溫馨、柔和、華麗、高貴、浪漫、典雅等相對立。這個詞以及這個詞所代表的時尚主要在青少年中流行。這是70年代以來逐漸產生的新義。
  cool本來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字眼。作為形容詞,它可以解釋為涼快的(物理上的),涼爽的(感覺上的),冷靜的(褒義詞),無恥的(貶義詞),冷淡的或暗示得意的強調語氣用詞。它還可作為動詞使用,但這並不怎麼重要。
  60年代後期,先是在俚語或口語中,然後又在《Harper's》、《Saturday Review》和《The times》之類的英文報刊上,它被賦予新的含義,從冷靜發展出自我約束的、冷漠的等更明確更特別一點的含義,再異化為冷漠而對傳統認為美好的事物無動於衷。這正是以朋克為代表的頹廢青少年的態度。80-90年代一般青少年用cool來指稱他們喜歡而成人社會不一定認可的東西。再以後變成一個對分支文化以及街頭時尚的贊語。
  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反叛的年代,一個革命的年代,一個青年們向傳統習俗、成規發起總攻擊的年代。文藝界有搖滾音樂、甲殼蟲樂隊、波普藝術、視幻藝術等等,時裝界有超短風貌、有瑪麗、有庫內熱、有崔姬風貌。所有這些都用cool來形容,讓我們忘記莎士比亞、貝多芬和倫勃朗,讓我們忘記沃斯、夏奈爾和迪奧。
  所以,當我們問一個中學生cool或酷的含義是什麼?她們會說是帥是神氣是漂亮。但我們不說華倫蒂奴酷,我們不說阿瑪尼酷,我們不說陳逸飛酷,不說曹鵬酷,我們不說婚紗酷,不說西裝套裙酷。我們會說露臍裝酷,牛仔褲酷,我們會說維恩·韋斯特伍德酷,瑪當娜酷,Spice girls酷。
  事實上,在中國使用不使用「酷」也是具有象徵性的。50歲以上的人幾乎不用「酷」,40歲以上的人較少使用「酷」,越年輕使用「酷」的頻率越高,但兒童使用「酷」的頻率又變低。總經理支部書記不使用「酷」,看門人清潔女工不使用「酷」。「酷」是年輕人的語匯,是時髦人的語匯,它仍帶有非主流色彩。這個音譯之成功,大可與當年把humour音譯成幽默相提並論。

  coordinator形象設計師

  形象設計這一概念源自舞台美術,與製片人等概念一起,較早被時裝表演業人士借用。用於時裝表演前為模特兒設計髮型、化妝、服飾的整體組合,隨即發展成為特定消費者所作的相似性質的服務。由此產生的專家即稱形象設計師。由於形象設計不但有消費者構成市場需求,而且化妝美容用品以及服飾廠商都可以借用它作為促銷手段,因此,在國際上發展極快。國內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也出現不少形象設計師。他們逐漸從業餘到專業,從擅長一門(或化妝或美發或服裝或飾品)到注重整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社會的認同。同時,由於這個詞彙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商業潛能,它又常常被濫用。一個圍城現象由此產生:有人有資格稱自己為形象設計師,卻宣佈自己討厭形象設計師這一稱謂,同時,幾個商場銷售小姐在櫃台前推銷化妝品,也叫形象設計;略懂上點著裝打扮知識的,也自稱形象設計師。
  特別自信的形象設計師簡直就是魔術師,他們宣稱自己可在幾分鐘內瞭解素不相識顧客的氣質和內涵(內涵是形象設計師特別喜歡使用的詞彙),然後來塑造(這是又一個他們喜用的詞彙)一個全新的你。醜小鴨在他們手中是注定會變成美麗的天鵝的。連余秋雨也相信這一點。在他給楊青青一本書寫的序中,他極力稱讚使長相平平的女孩變美的藝術。他也許並不知道,這些在妝前照中長相平平的女孩本來就是時裝模特兒。中國的形象設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攝影技巧。

  cute可愛

  漂亮而逗人愛的。96—97年流行的小巧雙肩背、透明材料的小提包、「水果大餐」般明亮色彩系列的服飾、露腹式夏裝和超短裙等,都很cute,所以人稱當時流行cute look—「可愛風貌」。cute或可愛用於形容、修飾人,傳統地只能用於小孩。隨著崇尚青春的時尚興起,大家不再倚老賣老,不再爭做爺爺奶奶,不再自稱老子老娘,所以cute和可愛的使用範圍大大地擴容。於是,成年男女自稱男生、女生,互相恭維用cute、可愛。倒也有幾分童心。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