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一章 談人類心理發展史


  此章為吾書臨末結束之文,非有前此未曾出之新義,要在匯合前後各章有關論戰而重溫之,從而讀者可得一非新而似新之概括觀念:人類心理時時在發展中,其發展趨向所在若有可睹。
  為行文方便分條來進行如下:
  1.吾書第一章即揭出人心實資藉於社會交往以發展起來,同時,人的社會亦即建築於人心之上,並且隨著社會形態構造的歷史發展而人心亦將自有其發展史。此人心之隨社會發展而發展,則第九章以「人資於其社會生活而得發展成人如今日者」為題,略有所闡說,可參看。
  2.說人心是總括著人類生命之全部活動能力而說,人的全部活動能力既然從生物演進而得發展出現,且「還在不斷發展中,未知其所屆」(見第三章),是則必有其發展史之可言。但社會形態的發展古今較易比觀而得,人心之發展史惜尚未能明切地細緻地分析言之耳。
  3.恩格斯有「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即是略說人類身心由於生產勞動而得其發展。第八章援引其文,就人與自然界相互間的影響關係,申論人的身心在發展,同時,自然界亦為之而改變,便有了整個宇宙從古至今的演化史。
  4.人心的一切發展皆見於其身,身心發展相應不離。心的活動主要在大腦神經,第五章引據《神經系的演化歷程》一書,指出人的機體構造在今天曾未成定型,是即人心時在發展中之一明征。
  現存各大洲土偏遠地帶一些未開化之民或淺化之民,其視歷史悠久富有文化文明之國民所不同者,既在文化文明上,更且見於其身體膚發間。例如見其頭顱型式,指紋型式,以至見於其體表胸前四肢甚或顏面之多毛。人類學家於此多有研究。其文化文明之淺陋是即其心的發展歷程短淺,而其淺也同見於其身矣。
  5.然須曉得:論知識各界,智力開發,在往古雖不逮後世,而論民地感情則古人誠實篤厚又大非後世人所及。世界各方各族情況不可一概而論,但於此則大抵不相遠。此亦猶這個體生命,人當幼小時的天真無欺乎?風俗人情古厚今薄,萬方同概1。
  6.原始人群長期為小集體生活,緊密於內,疏隔於外,個人完全沉浸在集體中,恆若只有其群的意識而難有各自人的意識之可言。氏族社會的歷史甚長甚長,入後而內部漸有分化,亦或以被侵奪於外而有分化,個人意識之萌茁發達終不可免。由此而人情風俗漸起變化,欺詐與暴力俱時而興,其勢有可以想見者。當然亦就有了其反面的否定欺詐,否定暴力。
  7.然集體由小而大,或始於族姓之別,或漸屬階級之別,大抵界別分明嚴著;在集體內部總是不許可欺詐與暴力的,而在對外時則無所謂,甚且認為當然之事。此所以集體(或社會)範圍之步步拓大,正是社會形態發展可見之一面。此一面之歷史發展在今天尚滯留在一國之內,或一階級之內。其在國家對國家,階級對階級,則方在發展中,方在容許不容許之疑似間。是必在未來共產社會大同世界乃舉世公認地不許可欺詐,不許可暴力耳。
  8.馬克思所為社會發展史分五階段之說,是就社會生產方式次第升進以為分判,而社會生產方式不同,則決定於財物(主要是生產資料)歸誰掌握享有──氏族共有,或奴隸主享有,或貴族僧侶享有,或資本家享受,最後為社會公共所有。財物者,吾人所資以生產和生活之物也。凡物之有人有二義焉:人類一切手腦創造活動之對象,一也;人類所資取以存活者,二也。由此二義轉生第三意義:當人類脫離自然狀態而進入一定社會組織關係後,一個不能掌有物,對物不能自由利用的人,便失去獨立自主,恆將聽命於控制著財物的人。換言之,此時誰控制了物亦將控制乎人。奴隸制社會中奴隸全失去獨立自主,封建主社會中農奴半失去獨立自主,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工勢必聽命資本家。唯在今後歷史發展出共產主義社會中,人乃歸復其原初自主地物活動焉。心為主動,物為所動,一切活動莫非出乎此心而有資於物。社會發展五階段者,人對物的關係先後轉變不同之五階段也,即從而顯示著人類心理活動的發展變化史。
  9.此人類心理活動的發展變化史概括言之:自古歷來的社會發展直到資本主義高度發達時,均屬身心自發性的發展時期;必待社會主義世界革命起來乃進入人類身心自覺活動時期,發揚其自覺性以創造其歷史前途焉。
  身心不可分而可分──見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各章。自發性的社會發展蓋發乎身體而心為身所用的時期。反之,科學的社會主義革命正由人類自己認識到其社會發展的前途所在,主動地負起歷史使命而行,自覺性取代了自發性,恰理是進入了身為心用的時代。
  人類所不同乎動物者,原在其有意識;但初時意識尚在朦朧,比及資本主義時代人的意識可謂明利矣。顧其明利者個人意識耳。社會生產陷無政府狀態,造成週期性的經濟恐慌,人人各自為謀而缺乏社會整體意識也。是故前期歷史不名自覺,自覺之雲,唯在後期。心理發展,分劃昭然。
  10.人在個體生命上,隨著身體發育從幼小成長起來的同時,有其心理之開展成熟的過程。此表見身先而心後的過程,在社會生命上同樣可見,如上所云社會發展史自發在前自覺在後者是已。蓋遠從低級生物之進於人類,一切生命現象原是隨身(生物機體)的發展而後見出心來的。
  11.心隨身來固可見之一義,然在身心關係其趨勢卻是此身卒因心之發展而隨以降低到身為心用之地位。人類活動率皆以外物為對象,甚且以對外物者對其身。如西方醫家治病,是其顯例。此蓋從吾人意識活動之常途而務為冷靜察考外在之所遇者。其探討精明,各漸深入,成就得近代至今的各種科學,全賴於意識內蘊之自覺不忽。古東方學術有異乎是:不務考究外物而反躬以體認乎自家生命,其道即在此自覺心加強擴大,以至最後解脫於世俗生命,如第十三章述及古東方三家之學者是。此蓋文化之早熟者(如我所屢屢闡說),正為世界未來文化之預務。其中如古道家這家,古儒家之學之復興正不在遠。此學術發展史,非即人類心理發展史乎?
  12.人類原不過以自然界之一物而出現於地上,顧其後以文化文明之發達進步乃逐漸轉而宰制乎自然界浸至騰游天際攀登星月,儼若為自然界之主人如今日者,此人類能力之日進無窮,豈非就是人類心理發展史乎。
  13.就人類心理涵有理智、理性(見第七章)而分別言之:科學技術之發明創造,人得以制勝乎物而利用之者在理智;社會人情漸以宏通開朗而社會組織單位益見拓大以至「天下一家」者則要在理性。此其兩面相資有不待言;合而言之,便是人類心理逐漸發展史。
  14.人類是由脊椎動物界趨向於發達頭腦(見第五章)卒於成就得其理智生活之路者。理智由其萌茁而成就,自始得之於有所減損而非有所增益(見第十二章);減之又減而理性即不期而然地從以出現(見第六章第四節);人類生命之特殊在此焉(見第六章第五節)。就人心──人類生命──而言之,理性為體,理智為用(見第七章)。而言乎人類文化文明之創造也,理智為科學之本,理性為道德之本。言科學,則從自然科學進而有社會科學;言道德,則先有循從社會禮俗的庸俗道德,至若自覺自律成風其唯著於社會主義進入共產社會之世乎?社會主義思潮先為空想的,後乃進而為科學的,即是偏乎理性要求的進而為理性與理智合一的,亦即主觀理想與客觀事實合一的。道德原不外人生之實踐而已(見第十七章),正為其事實之如此也,人生所當勉勵實踐者亦即在此。「理想要必歸合乎事實」,早在吾書第一章指出之。人類負起其歷史使命,勉勵為共產社會之實現,那便是向著道德世界努力前進。而其前途則將從道德之真轉進於宗教之真(並見第十八章第二十章)── 一部人類心理發展史至此說完。
  15.人類心理發展史其有完乎?無完乎?吾不能知,不能說。這卻是為何?道德唯在人類乃有可言,為其唯一能代表向上奮進之宇宙本性以貫徹乎爭取主動、爭取自由靈活也(見第十七章)。比至社會主義世界革命、達成全人類大解放,社會上自覺自律成風,呈現了真道德,卻總不出乎世間法。『世間法者,生滅法也;生滅不已,不由自主。爭取自由者豈遂止於此耶?有世間,即有出世間。宗教之真在出世間。於是從道德之真轉進乎宗教之真。前不言乎,人類有出現即有消逝,卻是人類將不是被動地隨地球以俱盡者,人類將主動地自行消化以去(見第十八章末尾)。此在古印度人謂之還滅,在佛家謂之成佛。然而菩薩不捨眾生,不住涅磐,出世間而不離世間。夫誰得為一往究極之談耶?然盡一切非吾人之所知,獨從其一貫趨向在爭取自由靈活,奮進無已,其臻乎自在自如,徹底解放,非復人世間的境界,卻若明白可睹。不是嗎?註:
  1錄取恩格斯一段以資參考──
  在愛爾蘭住了幾天,我重新生動地意識到該地鄉村居民還是如何深刻地氏族時代的觀念中過著生活。農民向土地所有者租地耕種,土地佔有者在農民眼中還儼然是一種為一般人利益而管理土地的氏族長;農民以租金方式向納貢,但在困難時應得到他的幫助。該地並認為,一切殷實的人,當他的比較貧苦的鄰人有爭需時,須給予幫助。這種幫助,並不是施捨,而是較富有的同族人或氏族長理應給予較貧苦的同族人的。經濟學家和法學家抱怨愛爾蘭農民不能接受現代資產階級財產觀念,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權利而無義務的財產概念,簡直不能灌輸到愛爾蘭人的頭腦中去。當具有這樣天真的氏族制度觀念的愛爾蘭人突然投身到英國或美國的大都市裡,落在一個道德觀念和法律觀念都全然不同的環境中,他們便在道德和法律問題上完全迷惑失措,失去任何立足點……。(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選》[兩卷集]第二卷,第二八四頁小注2)
  這段話是同《共產黨宣言》指出資本社會「使人與人之間除了赤條條的利害關係之外,除了冷酷無情現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出什麼別的聯繫了」恰相印證的。從而見得:1世界各方各族風俗人情的厚薄總是有今不如古之歎;2同在十九世紀同在歐美而各地區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風俗人情竟然大不相同,不容漫然不加分判。至於在東方,在中國,更有當別論者。
  ------------------
  亦凡書庫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