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章 腳踏兩隻船的為官之道


  韋小寶爵拜一等公,官封撫遠大將軍,算得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官了。
  而且這大官又比一般的大官又多了幾分優勢,他是康熙皇帝身邊的紅人,與皇帝有著打不散的交情。
  可韋小寶仍不敢大意,宦海浮沉時而波浪洶湧,時而風平浪靜,誰也不知道何處潛伏著凶險與詭譎,得時時小心,處處留意。
  韋小寶的第一位官場教師可以算是海老公了。
  當海老公知道與韋小寶每天比武的小玄子便是當今皇上時,便厲聲對韋小寶說道:

  「我有一句話,你好好記在心裡,今後皇上再說跟你是朋友什麼的,你無論如何不可以應承。你是什麼東西,真的能跟皇上做朋友?他今日還是個小孩子,說著高興高興,這豈能當真?你再胡說八道,小心脖子上的腦袋。」

  海老公的這番話可以說讓韋小寶一生受益無窮。
  海老公這番話是他在宮中混了幾十年的至理真言。
  可謂當頭棒喝。
  領導都有著很強的尊嚴感。
  行使權力,發佈命令,使事情向著自己所預想的目標發展,會給他帶來這種感覺。尊嚴敏銳。因為它總與一個人最本質的某些東西相聯繫,侵犯尊嚴等於是對人的污辱和蔑視。
  在自認為理所當然地享有他人尊重的領導的眼裡,不尊是絕對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諒解的。
  下級與上級很難成為朋友,海老公對韋小寶的一番話是經驗之談。
  許多時候,下級的衝撞會使領導下不了台,面子難堪。如果領導的命令確有不足,採用對抗的方式去對待領導,這無疑會使他感到尊嚴受損,以敵意來對抗敵意。
  特別是在一些公開場合,領導是十分重視自己的權威的,或許他會表示,可以考慮你的建議,但他決不會允許你對他的權威提出批評。
  朋友,就是因為朋友關係的平等,在某種程度上便放鬆了這種對權威的尊重。
  下級衝撞領導,一般都會使用比較過激的言辭,特別是一些很傷感情的過頭話,這些話會像一把把尖刀直衝領導的內心,這勢必會惹得他怒火中燒,大發雷霆,視你為敵。
  在這種情形下,你可能是出於某種忠心才說的,但如言辭不當,反而會使領導認為你是一直心懷不滿。
  對抗會使領導失去理智。
  尊嚴一旦受損,領導便覺得權威受到挑戰,感到狼狽難堪,您會使他把事態看得十分嚴重。一時也不會考慮什麼是非曲直,只有一味地宣洩。在這種情形下,領導一般都會十分激動,甚至是頭腦發昏,惱羞成怒。
  失去冷靜的判斷,你就成了他的第一號敵人,過激行動常常會因此而發生。即使當時比較克制,事後也會越想越氣惱,找機會報復你。
  海老公警告韋小寶與小玄子不能稱朋友,韋小寶伸了伸舌頭,說道:
  「以後殺我的頭也不說了,不過人頭落地之後,是不是還能張嘴說話,這中間只怕大大兒的有些講究。」
  韋小寶還不知道那小玄子就是皇帝,摔跤時便一身頑劣,撕衣服,吐髒話。兩人全力相搏,爭強好勝,纏打中互生好感。
  當韋小寶知道一塊摔跤的小玄子就是當今皇上後,隨著他的日益得寵,他再也不敢撕皇帝的衣服了,打鬥時也不敢真打,那種拚鬥時的樂趣自然是大減。
  對權威敬畏,這便是韋小寶的明智之處。
  三國時,曹操出兵攻打劉備,有一大夫叫孔融,剛直而迂腐,他以劉備是漢室宗親,稱曹操是「興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惹得曹操大怒。
  孔融還不知進退,不知死活,從廳帳出來還仰天長歎:「以最不仁義去討伐最仁義者,怎麼能不敗呢!」
  曹操大怒,誅殺了他的全家。
  孔融不謂才不高,但他未領會主人的意圖和決心,出言不遜,這怎麼能不會使曹操心懷懊惱,必欲殺之而後快呢!
  伴君如伴虎,你只有知道危險時時存在,才平安無事,才能永遠無憂。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犯一個毛病,那就是自以為自己很有本領,恃才傲上,而不尊重領導,不認真對待工作,不善待自己的才能,往往與領導的關係十分緊張。
  越是才華出眾的下級,越是應該慎重地處理同領導的關係。就好比越是高大的樹木越是應該埋下頭來,才不至於被風吹折。
  一些人,總恃有才而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往往與領導的關係搞得很緊張,這不但會給自己帶來諸多不利。

當好助手

  如果你要把職位做到皇帝,那你就得先學會當助手。
  你在一個公司不是老闆,你仍然要先學會當助手。
  韋小寶與皇帝有打不散的交情,不光他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更主要的是能給皇帝辦事,皇帝稱他為「福將」。
  韋小寶最早給人當助手大概是在歧館裡給那些嫖客和妓女了,為了混兩錢過日子。他當得可能不稱職,因為他得從那些人身上撈好處,揩點油,這就養成了耍小聰明的手段。
  韋小寶與茅十八被海老公擒入宮內,韋小寶殺死了小桂子,他便接替了小桂子的職業,每天為瞎眼的海老公拿藥,鋪床疊被,出外打探消息,還得按命令為海老公賭博……
  這些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
  韋小寶入宮不久,做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與皇帝一塊力擒凶橫的鰲拜。
  鰲拜為當朝第一權臣。手握兵權,指揮禁衛,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胸有城府,口含天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視皇帝如小兒,視皇宮若私宅。
  鰲拜是康熙皇帝的第一大心病,鰲拜的存在時時威脅著他的安全,此人不除不快。
  可鰲拜為滿州第一勇士。天賦神勇,生性凶蠻,世間罕有匹敵,拳斃瘋牛,腳踢虎豹,是其傳聞,亦非他人有意吹噓渲染。
  康熙小皇帝為了除掉此人,低聲對韋小寶說:
  「小桂子,咱們明天要辦一件大事,你早些到書房來等我。」
  考驗韋小寶的時候到了。
  在捉拿鰲拜之時,韋小寶這助手確實表現得可以。
  十二名布庫小太監轉瞬間被鰲拜毆殺八人,韋小寶見小太監不頂用,手持匕首,猱身而上,施展「大慈大悲千葉手」一擊而中,再擊又中,顯示出他的不同之處來。
  韋小寶施展出海老公教的全部本領,在鰲拜面前,只能打出個小頑猴搏大猩猩之局,一揮掌間便潰敗倒仰。
  情急之下,韋小寶使出市井舊招,撒香灰,砸香爐,形勢陡轉,勝負立見,鰲拜倒臥被縛。
  擒鰲拜韋小寶的功勞應該是第一。
  韋小寶作為皇帝的助手已是鋒芒初露,在以後的日子裡他為皇帝辦了一件又一件大事,致使造反的吳三桂功敗垂成。
  韋小寶確實是一位得力的好助手,幫康熙穩定了江山。
  韋小寶隱歸江南,康熙便數下江南,在揚州停留,出入於妓院、賭場、茶館、酒店,查問韋小寶其人,查問不得要領,顯得悶悶不樂。
  從韋小寶的事跡中得出,要做好領導的助手,第一是要得到領導的賞識,切實做到服從服務於領導。
  服務於領導一般說來大家都能做到,唯有「服從」二字,卻是人人懂得,然而很少人有真正做到。
  「恭敬不如從命」,中國古老的至理名言。
  對領導,服從是第一位的,下級服從領導是上下級開展工作的前提,也是領導觀察和評價自己下屬的一個尺度。
  《官場學》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觀察他同上司共同處理事情時是否同憂同樂,來決定他是否是個心地純正的人。」
  康熙擔心在五台山出家的父親沒人服侍,派韋小寶去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侍候父親。
  韋小寶在心中大叫:
  「乖乖的龍,我的媽呀!你派老子去五台山陪老和尚,寧可叫我坐牢!」
  但他又知道厲害,皇帝已出口差遣,倘若堅決不允,不但前功盡棄,說不定皇帝一翻臉立即砍了他的腦袋。
  韋小寶磨贈了一陣後,說道:

  「你差我去辦什麼事,原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別說去做和尚,就是烏龜王八蛋,那也做了。皇上放心,我一定盡心竭力,服侍老皇爺,讓他老人家身子康強、長命百歲……還有……永享仙福、壽與天齊。」

  這就是韋小寶見風使舵的過人之處。
  韋小寶這幾句話自然使龍顏大悅。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碰到一些紀律觀念淡薄,服從意識差的人。他們是領導最感到頭疼的「刺頭」。
  這些人或者是身無所長,進取心不強,對領導的吩咐命令滿不在乎,或是自以為懷才不遇,情才傲物,無視領導。
  無論事出何因,他們都一律是在領導面前昂著高貴的頭,家事、國事、天下事都可以在他們大腦中「存檔」,惟有領導的命令不在此列。
  人的生命,總是在不滿與滿,願與不願的無休止交織中消磨、延續的。
  滿座笑語,獨一人向隅而泣的滋味,幾乎每人都品嚐過。你可以巧妙地表示自己的不滿但絕不可拒抗。
  堅持服從第一,做好領導的助手這一原則是聰明之舉。這樣做,使領導心裡雪亮,你在情感上掩藏著極大的不滿,但理智地執行了他的決定,對你的氣度胸懷,他也不得不佩服甚至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當一個好助手也有一個善於表現的問題。
  細心的人都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在單位裡,同樣都是服從領導、尊重領導,但每個人在領導心目中的位置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什麼?
  這就是能否掌握做助手的藝術。有的肯動腦子,會表現,主動出擊,經常能讓領導滿意地感受他的命令已被圓滿地執行,並且收穫很大。
  相反,有的人卻僅僅把領導的安排當成應付公事,被動應付,不重視信息反饋,甚至「斬而不奏」,甘當無名英雄,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服從第一應該大力提倡,善於當好助手更不應忽視。
  當好助手要掌握以下的技巧和藝術:
  一、對於有明顯缺陷的領導,積極配合是上策。
  在不斷前進的時代,有些領導原來文化基礎較差,專業知識不精,你不妨抓住領導的這一弱點,借鑒他多年的工作經驗,以你的才幹彌補其專業知識的不足。主動獻計獻策,既積極配合領導工作,又表現出對領導的尊重,又能適當展出自己的才華。
  二、能幹的下屬容易引起領導的注意。
  認真去執行領導交辦的任務,妥善決定彌補領導的失誤,在服從中顯示出你不凡的才智與能力。
  三、當領導交待的任務確實有難度時,你要有勇氣出來承擔,顯示你的勇氣及能力。
  關鍵時刻替領導分憂解難,會深深打動領導,使其銘記在心。
  四、主動爭取工作任務派。
  領導並不希望通過單純的發號施令來推動下屬開展工作,當下屬的要主動爭取領導好感向領導申請任務,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攤派。
  韋小寶在當好康熙的助手時,無不動用了以上的策略。
  韋小寶是個大字不識的人,他心中沒什麼大道理,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汲取了豐富的社會經驗。

合適的距離

  君主必須是一頭狐狸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
  君主如果被人認為變幻無常,輕率淺薄,軟弱怯懦,優柔寡斷,就會受到輕視……他應該努力在行動中表現偉大、英勇、嚴肅莊重、堅韌不拔。
  意大利政治學家馬基雅維裡在《君主論》一書中,以驚世駭俗之筆揭示了政治的真相並給統治者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其毫無遮掩一針見血。
  馬基雅維裡不止一次地提到,君主應通過種種手段,甚至包括表面上裝腔作勢和耍些小手段來獲得別人的尊重、愛戴和潛在的畏懼。
  韋小寶所為之效力的康熙是一位情感豐富、英氣逼人的仁厚少年,是一位藏而不露、殺伐決斷的帝國明君。可他也有他的架子。
  一個人的官位越大,他的架子越大,只有架子越大才能獲得別人更多的尊重和愛戴。
  韋小寶最重要的一課是閱歷豐富的瞎眼海老公給上的,海老公說:
  「我有一句話你好好記在心裡。今後皇上再說跟你是朋友什麼的,你無論如何不可應承的。你是什麼東西。真的跟皇上做朋友……」
  海老公這番話關係到皇帝的面子和架子。
  「架子」實質上是一種「距離感」,領導需要利用它來顯示自己的權威,增加自己的神秘感,使自己顯得更有魅力,並用它來調節人際關係和處理政務。
  「架子」決不僅僅是一個消極、負面的東西,而有著它微妙的意義,成為許多人領導和管理下屬的一種十分有效的藝術性方法。
  「架子」可以理解為上下級關係中的「距離感」。許多領導正是通過有意識地保持與下屬的距離,使下屬認識到權力等級的存在,感受到領導的支配力和權威。
  而這種權威對於領導鞏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張是絕對必須的。如果領導過分隨和,不注意樹立對下屬的權威,下屬很可能就會輕慢領導的權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進行破壞。
  所以,領導與下級通過一種距離感來顯示自己的權力,進而有效地行使權力是無可非議的,對於領導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也是必要的。
  下級對上級保持距離感,可以保證自己背著領導在外面辦一些秘密事情而不洩露。如:
  韋小寶一番馬屁下,康熙大喜,笑道:
  「你出京幾個月,居然學問也長進了,成語用得不錯。怎地在五台山上耽擱了這麼久?不容易見到老皇爺,是不是?」
  康熙問得心照不宣。
  韋小寶想神龍島之事,還是不說為妙。他把話馬上轉移開了。
  這就是距離感的好處,如果一點距離感都沒有,韋小寶把在外面做的事都告訴皇帝,或皇帝都知道了,他有這麼豐富和傳奇的一生嗎?
  距離能給領導帶來威嚴感。同時也能給下級帶來一種逃避的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領導喜歡通過一定的距離在下級面前顯得自己比較神秘,下級看到的彷彿是一座雲霧繞繞、幻像紛呈的大山,看上去高深莫測,不可捉摸。
  小到一般的領導,大到康熙這樣的帝主都需要一定距離下的架子。
  韋小寶見到陳近南時,見此人神色和藹,但目光如電,直射過來,不由得吃了一驚,雙膝一屈,便即拜倒。
  韋小寶這「雙膝一屈」無不與江湖人那句「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有關,因為此人太神秘了。
  這種效果是每位領導所希望,至高無上皇帝也希望有人一見就「雙膝一屈」的效果。
  韋小寶作為皇帝身邊的第一紅人,最得力的助手,他時刻都要讓皇上有滿足感,不能功高震主,鰲拜的下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韋小寶對這點把握得極好,每次打鬥他在又撕又喝之中,總要輸給皇上一次兩次,這無不是韋小寶在照顧皇帝的「架子」。
  因為領導也需要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滿足感。
  戴高樂將軍在他的著作《劍鋒》一書中寫道:
  「最重要的是,沒有神秘就不能有威信,因為對於一個人太熟悉了就會產生輕蔑之感。」
  韋小寶在這一點上做得十分周到,他逢人就賭,可他在皇帝面前從不露這一手,可見他在維護皇帝的架子時,也在維護著自己的利益。

功高不蓋主

  做下級的,最忌諱自伐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個有九個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
  當年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一句「多多益善」,注定了他悲慘的命運。
  那麼怎樣做才能既可得建功立業,受到上司長期的寵愛,又避免因此而產生的危險呢?
  有功歸上!
  韋小寶與康熙一塊擒住了鰲拜,索額圖細細打量著小桂子,說道:

  「小公公,你今日護駕之功,可當真不小啊。」
  小桂子道:「那是皇上的福氣,咱們做奴才的有什麼功勞?」
  康熙見韋小寶並不居功,對適才這番激鬥更隻字不提,甚感喜歡,暗想自己親自出手在鰲拜背上插一刀,此事如果傳了出去,頗失人君風度。又想:「小桂子今天的功大得無以復加,可說是救了我的性命,可惜他是個太監,無論我怎麼提拔,也總是個太監。祖宗定下嚴規,不許太監干政,看來只有多賞他些銀子了。」


  如果韋小寶沒有那句「是皇上的福氣」,他能得到康熙這麼多好處嗎?
  康熙在五台山受到白衣尼的襲擊,韋小寶捨命相救。事後康熙一想到當日白衣尼那猶似雷轟電閃般的一擊,兀自不寒而慄。
  韋小寶對康熙有救命之恩,他並不以恩人的嘴臉自居,而是對皇上這樣說道:

  「其實這尼姑一劍刺來,你身手敏捷,自然會使一招孤雲出岫避了開去,你跟著反手一招仙鶴梳翎打在那惡尼姑肩頭,她非大叫『投降』不可。不過我生怕傷了你,一時糊塗了,只想到要擋在你身前,代你受這一劍。皇上一身武功沒機會施展,在少林和尚面前出出風頭,實在可惜。」

  還有什麼能比這一番話更讓皇帝愛聽的了呢?
  還有誰比韋小寶更會說話的了呢?
  還有誰比韋小寶更知進退,把握分寸的呢?
  康熙聽了韋小寶這番話,哈哈大笑,他自知當日若非韋小寶這麼一擋,定然給白衣尼刺死了,這小傢伙如此忠心,卻又不居功,當真難得,笑道:「你小小年紀,官兒做得夠大了。等你大得幾歲,再升你的官。」
  韋小寶搖頭道:「我也不想做大官,只盼常常給皇上辦事,不惹你生氣,那就心滿意足了。」
  真太后被假太后在密室裡暗藏二十幾年,受盡暗無天日之苦,受盡折磨逼問之痛。韋小寶把真太后從暗格裡救出來,皇帝母子相見功勞委實不小。

  太后凝視韋小寶,道:「你小小年紀,立下這許多功勞,實在難得。」
  韋小寶道:「那都是太后和皇上的洪福,只恨做奴才的沒盡忠力事,不能及早揭破奸謀,累得太后受了這許多年的辛苦。」


  多麼謙虛!
  如果是一個輕浮之人,必然誇自己如何聲威卓著,自己如何有才於,顯示出自己比皇帝高明。
  這樣一來必然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和不滿。
  韋小寶沒什麼教養,根本不讀詩書,可他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他對自己一字不提,對自己的功勞只恭敬地說:
  「那是皇上的洪福!」
  聽了這樣的話,皇帝能不高興,能不對韋小寶更加寵信?
  韋小寶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顯示了中國官場中人的智慧:得罪人的事情我攬下,出頭露臉辦好的事情都歸上司,這樣才能立足、受寵。
  擅長處理上下級關係的人,都會對自己的功勞淡化,不顯山不露水,必要的時候將一切功勞、成績、好名聲都歸之於領導,而將過錯罵名留給自己,用當今一句流行的話是:
  「幹得好是由於上級領導的英明、偉大,於得不好是由於我們執行上級領導的決策不夠得力,水平不高。」
  試問對於這樣的屬下,哪一個領導能不喜歡、寵信呢?

給自己留條後路

  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腐敗正風行全球,腐敗問題正在國際化,人們很難在政壇上找到一塊淨土了!
  比如,80年代以來,上台執政的意大利11位前總理,有7人捲入賄賂案,日本政壇的「權力尋租」,權錢交換由來已久;韓國總統全斗煥、盧泰愚接連入獄,分別被判死刑22年徒刑。印度前總理拉奧與100萬美元的賄賂有關……
  這是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事情。
  人的一生有很多慾望,有人愛權力,有人愛金錢,有人愛美女,有人把天下一切可享受之物都納入他們的慾望之中,真是貪婪到了極點。
  見到利益,人人都想得到,而且得到越多越好,這是人們的一種心理。
  看到別人賺錢自己也想發財,這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又不能貪心不足。
  人過於貪,則會被他人利用,忍貪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作為國君如果太過貪婪,那麼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作為一個官員,如果貪無止境,那麼他的政治前途也將喪失。
  作為一個商人如果貪心不忍,那麼他在商戰中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人由於貪慾無止,往往見利不見其害,結果是利也沒得到,害反而先來臨了。
  《郁離子》一書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老虎追趕一隻麋鹿,麋鹿狂奔不止,倉皇之際從懸崖上跳了下去,老虎趕到了也隨著跳也下去,結果都摔死了。麋鹿從懸崖上跳下去,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前面是懸崖,後邊是老虎,向前是死,後退也是死,向前衝去必然墜落,但萬一還有一絲生的希望呢?也勝過坐以待斃,被老虎吃掉的好。而老虎進退完全可以由自己,只是由於貪慾,隨麋鹿一起摔死了。
  在歷史上有多少身居高位的官員落到與這老虎一樣的下場呢?
  韋小寶卻是一個十分明智的人!他的明智是許多讀書人所不能及的。
  韋小寶位居高官,又十分得皇帝的寵愛,假如一般的人可以趁這個機會大撈一把了,可他沒有這樣做。
  鰲拜被擒之後,韋小寶隨索額圖一道去清理查收鰲拜的家產。索額圖說:
  「我說把那一百萬兩銀子,咱們哥兒拿來平分了,每人五十萬兩,兄弟要是嫌少,咱們再計議計議。」
  韋小寶陡然間可以發筆橫財。但他知道這些都是不義之財,心裡很不踏實。
  韋小寶奉皇帝之命去五台山查訪老皇爺,在山上做法事化了不少銀子。

  康熙說:「你破了不少費哪,花的銀子,都到內務府去領還罷。」他也不問數目,心想韋小寶立了大功,又肯去做小和尚,他愛開多少虛頭,盡可自便。
  不料韋小寶道:「不瞞皇上說,上次你派我去抄鰲拜的家,奴才是很有點兒好處的,當時不好意思跟你稟報。這次去五台山,見到老皇爺,受了他老人家的教訓,明白皇上什麼壞事都不可做,於是把先前得的銀子,都佈施在廟裡了,也算是奴才幫皇上積些陰德,盼望菩薩保佑,老皇爺和皇上早日團圓。這筆錢本來是皇上的,不用再領了。」心想你父子早日團圓,我也可少做幾天小和尚;同時有了這番話,日後如果有人告發,說我抄鰲拜家時吞沒巨款此刻也已有了伏筆;「我早代你佈施在五台山上啦,還追問什麼?」


  這就是韋小寶的遠見,他居安思危,早早就為自己想好了退身之路。
  韋小寶這種機智靈便的轉折,真是妙,真是妥帖,那些許多貪官安享祿位,原就在一個轉折上,但這官場秘笈是學不來的,只有韋小寶這種人才玩兒得這樣高明。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韋小寶不是那種貪慾得失去了理智的人,也不算大貪之人。
  貪慾是眾惡之本。
  人一旦貪慾過分,就會亂方寸了,計算謀慮一亂,慾望就更多,貪慾多,心術就不正,就會被貪慾所困,離開事物本來之理去行事,就導致把事做壞,做絕,大禍也就臨頭了。
  貪慾不忍,什麼事情都會辦不好,受貪慾的影響,總是奢望自己能夠多得多佔,不勞而獲,稍不如人,便氣恨不已,眼前的利益有損不說,長遠的利益也同樣會失掉。
  韋小寶只不過在康熙面前玩了一個虛虛實實的手段,在五台山做法事他究竟花了多少銀子?康熙不知道。抄鰲拜的家韋小寶究竟得了多少好處,康熙仍不知道。
  《孫子兵法》專門探討如何利用虛實,提出了避實就虛、聲東擊西,以己之長、克敵之短,虛實相間、出其不意,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的思想。
  但這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被人用來進行欺騙。
  韋小寶用這種手段騙皇上,為自己尋找一條以後的退路,可見他是十分機智的。
  韋小寶一字不識,但不少讀書人比起他來,十足草包一個了。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