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二十四史」中,名聲最差的就該算是《魏書》了。這部書剛剛修成,就引得當時朝野大嘩,攻之者蜂起,很多人把它說成是「穢史」,幾經修改,方頒行於世,它的作者魏收甚至在死後被掘墓拋屍。這固然與當時的政治狀況有關,更重要的還是它和它的作者可議之處實在不少。平心而論,《魏書》取得了一定的史學成就,說它是「穢史」有點過甚其詞,但是指出它存在著嚴重的曲筆諱飾缺點,則是十分必要的。 《魏書》是北齊政權設立史館修撰的一部史書。它的撰寫工作開始於北齊天保二學(551年),完成於天保五年(554年)。它的監修人高隆之只是署名而已,其他撰修者如房延祐、辛元植、眭仲讓等人由於缺乏史才,也沒有做多少實際工作。 整個這部書從體例的制定,史實的采擇到史論的撰寫,基本上出於魏收一人之手,因此一般都稱它的作者是魏收。 魏收字伯起,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人。生於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卒於北齊後主武平三年(572年)。魏收出身於世代仕宦之家。他在魏、齊兩朝先後任過太學博士、散騎侍郎、著作郎、秘書監、中書令、太子少僕與尚書右僕射等官職。在魏、齊之際,魏收是最有名氣的學者。 他所作的《南狩賦》、《庭竹賦》等都得到時人好評。在一次應詔賦詩時,他在詩作中寫出「尺書征建鄴,折簡召長安」之句,意謂不動干戈,就可招降南方的蕭梁和北方的西魏,一時傳為名句。他的文才得到北齊統治者的賞識,當時朝廷的重要文告、冊命、詔書等,大多由他執筆。魏收才華出眾,人品卻很不好,是個無德無行的封建文人。在政治上,他隨時俯仰,唯權貴馬首是瞻。在作風上,他貪財、好色、恃才傲物。史學是他一生的主要事業,可他缺少忠於歷史的赤誠,卻把撰史當成個人手中的工具。在承擔了撰寫國史的任務之後,他曾經宣稱:「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舉之則使上天,按之當使入地。」(《北史·魏收傳》)出自他手中的《魏書》頗遭物議,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魏書》主要記述自北魏道武帝登國元年(公元386年) 到東魏孝靜帝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北魏和東魏兩個政權共160餘年的歷史。《魏書》是一部紀傳體史書,全書共130卷,80餘萬字,有十二本紀14卷,列傳96卷,十志20卷。 北宋初年,《魏書》已經殘缺不全,紀缺2卷,傳缺22卷,不全者3卷,志缺2卷。後人據魏澹《魏書》、張太素《後魏書》以及《高氏小史》、《北史》等書作了訂補工作。近年出版的中華書局點校本《魏書》,是目前整理最好的版本。 北朝魏政權重視修史工作,從開國到滅亡,歷史記錄未嘗中斷。這一時期,南朝也有多部史書記述了北朝史實。因此《魏書》所依據的材料是豐富的。其中北朝的材料有鄧淵受詔所撰編年紀事的《代紀》10卷,崔浩、高允等人陸續受詔寫的編年體《國書》(又名《國紀》)30卷,李彪、崔光等人改編《國書》而成的紀傳體《國紀》,邢巒、崔鴻等人修撰的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起居注,元暉業寫的記載皇室人物事跡的《辨宗室錄》30卷,崔鴻《十六國春秋》等。南朝的材料有諸家《晉書》、沈約《宋書》等。 利用豐富的現成史著和史料,魏收在短時期內修成了卷帙可觀的《魏書》,對材料的廣泛采擇,也使《魏書》具備史料價值較高的特點。今天,記述北魏歷史的史書大都亡佚,《魏書》已成為介紹北魏歷史的最重要著作,對於研究北魏歷史來說,它的參考價值是其他任何著作都不能比擬的。 《魏書》記述了鮮卑拓跋部早期的歷史。書中特別設《序紀》一卷,追溯北魏建國前的情況。反映了拓跋部與魏晉皇朝發生聯繫,原始氏族公社逐漸瓦解,私有制得到發展,氏族成員發生分化,以及設置百官,建立國家的歷史過程。《魏書》也記述了拓跋部封建化的漫長途程,記錄了它在漢族封建文明影響下逐步改變社會制度的情況,對於馮太后和孝文帝為完成鮮卑族封建化而實行的各項社會改革,書中記述得尤其詳盡。書中還記錄了鮮卑貴族與漢族地主階級在北魏政權中的合作和矛盾。《魏書》專門記載我國國內其他少數民族和外國的列傳內容比較豐滿。《高句麗傳》、《百濟傳》、《勿吉傳》、《契丹傳》、《氐傳》、《吐谷渾傳》、《蠻傳》、《僚傳》、《西域傳》、《蠕蠕傳》、《高車傳》等,分別記述了夫余、沃沮、勿吉、室韋、契丹、庫莫奚、柔然、高車、突厥、伊吾、龜茲、于闐、疏勒、烏孫以及吐谷渾、蠻、僚等少數民族和朝鮮等外國的社會狀況和他們與中原皇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書中的這些記載告訴人們,在這一時期,由於各族人民錯居雜處和共同進行生產,民族融合日益加深,不僅南遷中原的鮮卑等少數族人民逐漸與漢族融為一體,就是邊遠地區的許多少數族也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魏書》對於北魏社會歷史的記述範圍比較廣泛。舉凡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情況,書中都有較詳盡的交待。書中介紹了魏政權的政治制度建立、發展情況。《魏書·官氏志》記錄北魏官制,兼及拓跋部所屬各部原有姓氏與所改的漢姓,針對北魏政權的特殊情況是別具匠心的。從東漢初班固修《漢書》到唐初修《五代史志》近600年間,《魏書》以外的各紀傳體史書中或根本沒有書志部分,或雖有書志,但缺少刑法、食貨等重要內容。《魏書·刑罰志》記載北魏政權司法制度,對於封建社會治理有重要參考價值,為北魏社會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材料。書中對於北魏各族人民對統治者的反抗鬥爭做了如實報導。據不完全統計,見於《魏書》的各族人民起義達130餘次之多。《魏書·食貨志》對於北魏的均田制有詳細記述,為後人研究北魏的土地制度,提供了可貴的材料。《釋老志》是《魏書》首創,記載了佛道兩教在中原地區的傳播及其變革,對於佛教發展的記述尤詳,可看作是一部中國佛教簡史。宗教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方面,史家有責任把它反映出來,《魏書》特辟專章,記錄這方面內容,是有功勞的。 《魏書》在撰寫上也有一些獨到之處。魏收在本紀前立《序紀》追述北魏建國前的歷史情況,把鮮卑拓跋部發展演化的歷史原原本本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是很得體的。書中引文很多,引文與敘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豐富了本書的表現能力。書中還詳記了一些君臣對話和外交辭令,生動、得體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實況。另外書中描寫人物,也有很見功力之處。 《魏書》的主要缺陷: 一是書中宣傳了佛道等宗教迷信思想。《釋老志》記崔浩勸太武帝毀佛,寇謙之對崔浩說:「卿今促年受戮,滅門戶矣」。「後四年,浩誅,備五刑,時年七十。」不僅宣揚了非佛之報,還宣揚了道士寇謙之預見的靈驗。 二是歪曲史實,為現政權服務。魏收為北魏、東魏、北齊爭正統地位而貶低東晉及南方各朝和西魏、北周政權。在述及北魏先世時,書中千方百計掩蓋拓跋部被前燕、後趙、前秦等國統治的真相。對於東晉南朝和十六國政權,取消其固有的國號,加以謾罵攻擊,冠以島夷等稱號。對於西魏、北周政權,書中也盡量貶低,對它們進行醜化和攻擊。對於歷史人物的記述,魏收往往根據他們在世子孫的地位而決定對其的褒貶。書中為此而篡改史實的地方是很多的。它所以被人們稱為穢史,主要的原因即在於此。 三是為了討好當時權貴,不惜濃墨重彩地為高門大族樹碑立傳。在很多傳中對他們的譜系姻親,加以臚列。如隴西李寶傳中列舉50人,趙郡李順傳中列舉59人,簡直把一部正史寫成了士族地主的家譜。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