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四)


  祖父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只有他一人走脫,他的同學呢?”
  可見這件事全民關注。
  之之連顧左右言他,“爺爺,還是由我來說好。”
  祖父卻問:“那少年倒底做過些什么?”
  祖母說:“他拚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祖父答:“才沒有,他做的不會比陳知更多,你以為陳知沒有給政治部錄像?陳知參加的游行不會少,叫的口號還不夠多?”
  祖母歎口气,“英國人才不理這些年輕人嚷什么,叫得累了,還不是會回家睡覺。”
  之之說:“我忽然想起來,我有要緊事得出去一趟。”
  她要出去与哥哥會合。
  打開公寓大門,不出所料,屋里已經沒有人跡。
  他們備用這個地方最多才一天一夜,可見辦事迅速敏捷。
  之之買回來的食物全部包銷掉,廚房的垃圾卻還沒有清理。
  鋅盤一只紙碟子上有几只煙蒂,之之抬起頭,他們之間包括陳知都沒有吸煙習慣,可見一定還有外人來過這里。
  一大幅拼圖,之之只占一角,陳知或許知道得略多,但整件事故的始末,恐怕永遠是個謎團。
  之之徹底清理公寓,一絲痕跡都不讓留下,她把垃圾袋打個結,拎上車,駛到一個靜寂的住宅區,在馬路角挑一個垃圾箱,扔進去。
  當天晚上,之之凝神觀看大熱新聞片段。
  主角站在一幅白牆前發表演說,小公寓的牆壁正是這個顏色。
  之之忽然莞爾。
  那天晚上半夜,之之正在臥室看小說,研到門聲。便知道是哥哥回來了。
  果然不出所料,陳知輕輕推開妹妹房門,探進頭來。
  之之自床上躍起,与他緊緊擁抱。
  陳知指旨房角的一只古老大櫥,之之會意,与哥哥一起鑽進櫥內,關上櫥門。
  自三五歲起,櫥內便是他們談密話的好地方。
  人長大了,空間便顯得狹窄,他們縮著身子抱住膝頭,輕輕交談。
  “人已經离開本成了吧?”
  “目的地很快會公布。”
  之之沉默一會儿,忍不住問:“我是為了你才合作,你呢,你是為什么?”
  陳知要過一會儿才能回答:“我也是為了同胞手足。”
  之之說:“你真的相信這件事?”
  “我相信我們必定胜利。”
  之之再与哥哥擁抱。
  他們听到母親的聲音,“之之,你听沒听到門響?”
  之之推開櫥門,“媽媽,哥哥回來了。”
  季庄見他們倆還躲在櫥里,不禁好气又好笑。
  廿多歲的人,還如小孩一樣,實在低能,起碼要活過四十,才會添一點點智慧,有什么用?体力又有夠應付了。
  季庄看著一雙儿女,感慨万千,長得誠然如金董玉女,可是也花了她一生心血。他們養子女同上一代不同,上一代添個孩子不過加上雙筷子,冷飯菜汁,胡亂哪個大人的舊衣裳改一改。走廊里行一張帆布床,就帶大一個孩子,十八年后,養儿防老,名正言順地向他拿錢。
  現在的年輕人哪里吃這一套,待他差一點,他立即怪社會,馬上成為問題少年,不但要穿得好吃得好,還要求等重、私隱、自由,養育他是大人的天職,他可是要与大人平起平坐的。
  之之看到母親百感交集,心中慚愧,吆喝哥哥,“陳知快向母親認錯。”
  季庄擺擺手,“你向你爹道歉才真,他辛勞地奉公守法地做了三十年公務員,沒想到一剎那變為狗奴才。”
  陳知听得出母親聲音中剩余的惱怒,一聲不敢出,低著頭垂手筆直站在地面前動都不動,望她息怒。
  “媽媽,哥哥回來就算了。”
  “我不敢同他算,是他要同父母算。”
  “媽媽,他知道錯了。”
  季庄問:“現在演苦情戲嗎,還不去睡覺,明天可是要上班的。”
  真的,香港人永遠是香港人,無論晚上發生過什么事,第二天必定起來工作。
  之之看著母親走出去,才說:“哥哥,我們真幸運。”
  “是的,我們不但生活得好,還有余力幫助別人。”
  第二天早上,之之在辦公室邊吃火腿三明治邊讀報上的政治評論。“……不必諱言,這些民運人士所以能夠成功經港外逃,除打通邊防關卡之外,香港肯定有人予以支援,而港府有關部門眼工眼閉甚至幫上一忙的可能性,亦不奇抹煞,可以這么說,沒有港府的‘視若無睹’,這些大名鼎鼎的被通緝人物是不可能當本市為轉運站的。”
  之之連忙喝一口咖啡鎮定神經。
  她悄悄地看著左,又看看右,一顆心仍然忐忑,
  之之知道她必須盡快忘卻她曾經參予過的這件事,否則心理壓力更重。
  有沒有發覺年輕人的特長?忘記得快只是其中一項。
  鄰座有女同事低聲与愛人通電話,說的卻是實際問題:“屋价已往下掉了三成,要置業也是時候,看樣子不會跌至三折,失去這個机會,婚事又要往后挪,移民?往英國不如往土耳其。”
  之之笑,人人都談論同樣問題。
  受了這樣的重創照樣若無其事妝扮妥當出來如常生活。
  換上別的城市,光是問為什么已經去掉一年,研究為什么又浪費一年,等到知道永遠得不到答案,三年已經荒廢掉,怎么都不可能恢复舊觀。
  但是在這里,傷口或許尚未止血愈合,不過,人人都已再度振作起來,強顏歡笑都好過自怨自艾自怜。
  又有人要買房子,又有人要結婚了。
  之之肯定李張氏會把孩子養下來。
  中午偕同事出去午餐,但見馬路上一條人龍直排向東邊,不見龍尾,足足千來兩千人。
  “這是干什么?”之之失聲問。
  有人去打听回來,搖搖頭歎息:“拿新加坡移民申請表格。”
  之之大奇,“長安不易居呢,那邊生活程度极高。”
  同事無言,雙目憔悴地看著之之。
  呵傷口還在流血。
  警察手持喇叭大聲喝令市民切莫爭先恐后。
  之之苦笑道:“我媽教的,人多的地方千万避開。”
  聞訊前來輪候的市民一批一批涌上。
  她倆買了簡單的食物便折回寫字樓,自玻璃窗往下看,人龍越接越長。
  同事喃喃說:“螞蟻一樣。”
  之之心里難過,“驕矜的我們怎么會變成這樣。”
  同事怒道:“我保證這批人与當日示威游行的是同一批人。”
  之之拉一拉她,“即使是,那也是人家的自由,自由社會,自由選擇,自由行動。”
  “對,你說得對。”同事有點慚愧。
  之之微笑,“你也當然有批評他人的自由,這是本市最可貴的地方,一旦全民思想統一,還有什么趣味可言。”
  “陳之你的觀點一直很通透。”
  “我也是最近才發覺這一點,尊重維護自由實在太重要。”
  “我們最近實在學會很多。”
  之之笑:“人家有彈劾我的自由,我有當他透明的自由,誰中傷我,我可以立即回罵,事后大家仍然好好活著,照樣吃喝嫁娶,你說自由多好。”
  游行完畢,照樣上班,叫完口號,又到各領事館去填表格,計划在海外置業,誰都不比誰更高貴,誰也不比誰更鄙下。
  要走的盡管走,走走走,買到飛机票可以即刻走,走了之后,見瞄頭不對,要打回頭,來來粑歡迎回來十遍地都是聘人廣告。
  之之轉過頭來,歎口气。
  “噫,人群散了。”
  之之一看,果然,群眾黑壓壓朝四方八散去,像芝麻似撒開。
  之之看過二次大戰的紀錄片,從飛机上拍攝逃難的人群,也就是這個樣子。
  之之混身爬起雞皮疙瘩,連忙回到座位上。
  手頭上的工夫不多,她把公司的標准問卷取出改良。
  所有問卷都側重數字:貴庚、收入多少、教育程度……問卷可不關心誰是溫柔的好人,誰是盡責的母親,那些統統不計會。
  多么悲哀,注重什么德育呢,都無人關心。
  晚上,陳開友在飯桌上說:“星洲天气好比火焰山,房產貴不可言,男子必須當兵。”
  季庄問:“直布羅陀在哪里?直布羅陀的房子都拿來這邊賣。”
  之之的地理知識不錯,她答:“直布羅陀是英國殖民地,位于西班牙南端,隔著地中海,對著北非的摩洛哥,它們之間便是著名的直布羅陀海峽。”
  季庄看女儿一眼,“呵”地一聲。
  之之接著自動說下去:“新墨西州在亞美利堅合眾國西南部,它的西邊是亞里桑那,東邊是德薩斯。”
  季庄駭笑,“誰要去那种地方。”
  “舅舅。”
  季庄發呆,“我這就去叫他回來,我要問個清楚。”
  老祖父喝完雞湯,咳嗽一聲,向之之打一個眼色。
  之之只得繼續表演她的地理才華:“爺爺說,他打算盡快賣掉房子到溫哥華去。”
  陳開友手上的筷子郎當落地。
  接著他一整個晚上都在房里罵人。
  “這簡直就是趁我病要我命。”
  “有這种親戚誰還需要敵人。”
  “此刻賣房子要半价拋售,老頭子最笨這一次。”
  “這种餿主意也虧得她想出來,謀財害命。”
  季庄不去睬他,他倆打死不离親兄妹,一下子和好如初,她偏幫哪一方面都不方便。
  “老有老的主意,小有小的主意,我就夾在當中,任人魚肉,做人有啥意思?”
  又說:“叫我們搬出去,當初同他買這間鬼屋,換電線置銅喉,裝修花掉一大筆,此刻叫我搬,搬到哪里去?”
  又說:“季庄,父母子女都是假的人生真正寂寞孤苦。”
  季庄只是不出聲。
  幸虧還有不出產權利。
  陳開友忍無可忍,“你為什么不表態?”
  季庄愕然,“我為什么要表態?”
  “不表態即助紂為虐,你是沉默的幫凶。”
  “陳開友請你控制你自己。”
  “你涎著臉假裝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你怕。”
  季庄站起來,取過牆上挂著裝飾用的一把寶劍,“去,”她慫恿,“去,去把他們的首級取來見我,大義滅親,去呀,幫理不幫親。”
  陳開友沒想到妻子會得反扑,反而靜下來。
  他倆新婚時曾約法三章,世上既然沒有不吵嘴的柴米夫妻,那么,就吵得文明一點,一個在大聲叫的時候,另一個絕對不可以回嘴。
  這個辦法非常奏效,帶頭吵的那一方見沒有人睬他,累了也就收聲。
  最不好就是唇槍舌箭,有來有往,你一句我一句,挖空心思丑化對方,盛怒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多年來養成習慣,所以陳開友一見季庄發話,便即對緘默。
  季庄說下去:“斬得斷關系嗎,父精母血,你走到外邊,抬得起頭來?自家的事自家解決,請勿貽笑大方,你莫學那些愛國人士,天天在外國罵祖國,不是這樣還不配愛國。”
  季庄大聲說完,猛地抬頭看到梳妝鏡子里的影像,才發覺自己額角青筋都綻現。
  她又說:“好子不論爺田地,是他的,還給他,我們沒有能力供奉他已經很慚愧,怎么還能向他要。”
  陳開友的气漸漸消了,代替的是絲絲悲哀。
  “沒有能力往大屋就住小房子,我同你兩人,擠三百土地方已經足夠,一子一女早過廿一歲,一早就該像外國人那樣把伊們攆出去。姑息養奸,你我喝過儿子一杯咖啡還是吃過女儿一塊蛋糕?還反哺呢,薪水花個精光還攤開手板問借,走,全部走光,我們兩個樂得清靜。”
  陳開友見妻子鐵有著臉,似動了真气,有點后悔先頭魯莽。
  “姑奶奶肯接兩老過去享福,真是求之不得,從此我倆卸下擔子,妙哉善哉。”
  陳開友顫聲問:“那么,這個家就這樣散開了。”
  季庄說:“有聚必有散,你已是中年人,應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終有一日,不是我先你而去。就是你先我而去。”
  陳開友頓足,“被你這么一說,做人還有什么味道。”
  季庄點頭歎道:“可見你是個紅塵中痴人,再也不錯。”
  她上她那一邊床,背脊一碰到褥子,即時快活無邊,自問夫复何求。
  人到中年,要求越來越平實無華,幸福不過是啟由自在地吃得下睡得著,理想与夢幻,留給年輕人吧。
  十月怀股時季庄同丈夫說過:“這樣辛苦怀他們,孩子們出生后,非叫他們償還不可,等到會走路舍說話的時候,要叫我‘陛下’,吻過我的手,才能說‘是,陛下,你的意愿乃是我的命令’。”
  那時她年輕,十年之后,她發覺蹲在那里喊“王子公主陛下”的是她這個忠誠的老宮女。
  既然如此,不多吃點多睡一點,簡直對不起自己。
  秋冬兩季衣裳已經到了一部分,要點貨、標价,怠慢不得,幸虧分店的事暫時擱下,總算有喘息机會。
  可惜香港人最怕松下來,一天多三十分鐘都會得六神無主,開后當然最好八百個顧客一齊上門,把架子上所有衣服都摘下擁在怀內,排隊試穿……
  季庄睡著了。
  這樣暗涌四伏的時勢,身邊大大小小無數問題有待解決,陳氏夫婦還是熟睡了。
  第二天,在樓下碰到老先生老太太,季庄問:“爸媽年內不會動身吧。”
  誰知老先生慢條斯理答:“我給開友的妹妹實了飛机票,她不日會前來共商大事。”
  李庄變無話可說,寶刀未老,老先生錦囊妙計還層出不窮。
  陳開友的胞妹開怀移民已有兩年,她辦手續的時候許多人還沒把這件事放心上,只見她匆匆忙忙來來去去一副勞民傷財相,雖云人各有志,季庄仍忍不住覺得小姑神經過敏。
  現在看來,她那一注贏面仿佛相當高。
  對,還沒存分胜負,香港不是那么容易輸的,即使到了今天,賭徒們照樣下重注買形勢大好。
  多少次了,眼看沒得救了,又絕處逢生,再從頭來過,更如烈火烹油,錦上添花,進一步繁華到巔峰。
  這一次為什么會例外?
  一定有看好的人。
  季庄听得女儿問:“姑姑見時到?”
  “下個禮拜,麻煩之之把房間理一理讓一半出來給姑姑。”祖母這樣說。
  季庄笑,“讓我來。”不響應怕老婦多心。
  之之連忙答:“沒問題,我會做。”
  好好的一個家,忽然人人都多了心,每個人對每個人都客套起來。
  季庄不再言語,不要說之之想搬出去組織小家庭,連她都想獨門獨戶地清靜一下。
  陳之剛踏出門口,就听見背后有噓聲。
  她轉過頭去,看到舅舅雙手插在褲袋里正看著她微笑。
  他應該晚上回來,一覺睡醒,又是自己人,不著痕跡。
  “之之,勞駕你上去一趟,把我那疊鐳射唱片帶下來,我好還給人家。”
  之之摟著舅舅肩膀,“搬回來吧,告訴你,這幢老房子快要賣掉,屆時大家想住都沒得住呢。”
  “賣,”季力大吃一惊,他當然對老房子有感情?“為什么要賣?”
  “來,我慢慢說給你听,一起走吧。”
  季力傻住,賣房子?廿多年來,他已經把它當作家,他搬來時陳知剛剛出世,陳氏夫婦一有應酬,他就幫手照顧小外甥。
  陳知胖,小小粗粗的腿滑稽兼可愛,大人只事給了點點鼓勵,雙手在他腋下聳一聳,他立刻會得不住彈跳起來,季力私下叫他彈簧腳。
  老房子一賣掉,連帶這一切寶貴的記憶也一并賣去,季力忽然覺得身邊有些什么仿佛离他而去。
  之之見了暗暗好笑,“你對這所移民急售的老房子有何留戀,你對本市都好似毫無感情。”
  季力沖口而出,“之之,你去問你祖父,房子要賣啥价錢。”
  之之大惑不解,“你根本不喜歡該幢房子,時常揚言要一搬為快,舅舅,別沖動。”
  也難怪之之,季力慚愧地低下頭,這些年來,他任性,放肆,意到心到,比年輕人還要魯莽。
  之之笑說:“還有,我還以為你要移民亞勃郭基呢。”
  季力不出聲。
  之之同她的小舅舅說:“在老屋里住下去,一輩子拿不到護照。”
  “我們從詳計議。”
  之之指指腦袋,“思想忽左忽右,扭擰過度,會發神經。”
  季力啼笑皆非。
  舅舅一時的荒唐語到了中午,漸漸放大,占据之之的心房,揮之不去。
  之之跑到母親的店里去。
  季庄正在吃壽司飯盒,之之見到順手拈一塊揩油。
  “你赶來干什么?”
  “媽媽我有事同你商量。
  季庄點點頭,又是商量,一听到這個詞儿她就傷感,不由得放下食物,看著女儿,大概是要結婚了吧,所以急急赶來通知母親。
  季庄呵季庄,她同自己說,要往好的一方面想,樂觀一點子女遲早要結婚,這种時節辦喜事名正言順一切從簡,明年或許就可以迎接新的小生命來這世界。
  眼看之之張開嘴來宣布,沒想到她說的卻是:“媽媽,爺爺的房子值多少?”
  季庄一怔,“你問這個干什么?”
  “媽媽,”之之趨前一點,“我們合股把它買下來。”
  匪夷所思,季庄張大嘴。
  “這种老房子此刻至多千元一平,算它兩千五百元好了,老爸已經向政府借貸付了百分之二十首期,我們再將它再按一次,把款子交給祖父,然后按月攤還,管它付二十年還是二十五年,并非不可行。”
  季庄從來沒想過可以這樣做,她的心活動起來,嘴里仍然不說什么。
  “媽媽,你意下如何?”
  “買下來,”季庄微笑,“這是港人一貫口气,除出錢一無所有,只得動輒收買一切,敢情好。”
  一直叫要去買一個新香港從頭來過,現在連之之的口角都效仿這种豪气。
  ——多少錢?我們付現金,現在就付,馬上給,即刻可以出當日本票。
  這是本港新移民在溫哥華及三藩市買房屋時之豪情,豁出去了,無所謂,恣意地花。
  “媽媽你在想什么?”
  季庄回過神來,“資金有限,把多年節蓄扔到老屋,我們就寸步難行了。”
  之之了解母親的顧慮。
  季庄很幽默的說下去:“我們家也鬧人才外流,你舅舅,你哥哥,連你在內,都不曉得几時飛到高枝頭去,如何集資?”
  “這可以慢慢商量。”
  “還有時間嗎,你姑姑下星期就要同你爺爺來開談判了,比英國人還厲害呢,要屋,不要人,管你們住客死活,老屋易主是易定了。”
  “媽媽好像很悲觀。”
  “是,我失望透頂,同你祖父母一起熬過多少難關,到頭來用不著我們了,把我們扔下就走。”
  季庄在女儿面前,總算透露一點心聲。
  之之倒底姓陳,不由得說:“老人家也有難處,怎么再帶一大起人齊齊走呢。”
  五0年代已經走過一次,巾身藏著几兩黃金,帶著七歲的陳開友以及五歲的陳開怀乘了三日三夜的硬舖火車南下。
  這個故事之之听過多遍。
  祖母一邊拍扇子一邊講,聲調是愉快的,說到要緊關頭,偶而會激動一下,但倒底都是過去的前塵往事,如老宮女說起天寶舊事,疼痒都遠遠的。
  誰會想到又要面臨一次切膚之痛。
  季庄笑一笑,“肯替人著想是一种美德。”
  之之指指雙肩,“輪到我們來擔此重擔了。”
  傍晚,之之找到哥哥,向伊探听他的財政狀況。
  陳知正淋浴,蓮蓬頭嘩啦嘩啦,一時沒听清楚妹子說些什么,及至弄明白了。裹著大毛巾出來,笑道:“我哪里有節蓄?”
  “一毛錢都沒有?”
  他回到房間更衣,之之跟進去。
  陳知用力擦著頭,“我是有一點余款,但已經有正經用途。”
  “咄,什么大事,說出來听听。”
  陳知坐下來,遞一頁剪報給之之。
  之之低著頭:流亡學生生活拮据,并不好過,倉卒間沒有帶錢傍身,經濟出現困難,因有親人尚居內地,既不好露臉,又不便尋求特殊庇護,第三國家居留限期將屆,處境困難。
  之之抬起頭來,很快就發覺資本主義社會可怕的一面了,亦不是他們可以想像的丑陋。
  “你打算發起救援運動。”
  陳知點點頭。
  “長貧難顧。”
  “助人為快樂之本。”
  “假如家人更需要你呢?”
  陳知不過猶疑一下,之之已經指著她說:“非要找個大題目來干大事不顯得偉大,家里有急事不理,又算是那一門的英雄好漢。”
  陳知把一本銀行存折扔給妹妹、“我不管你有什么用,一半一半好了,你不讓我管閒事,我不會安心。”
  陳知走近窗戶,輕輕掀開窗帘,“之之,過來。”
  “什么事。”
  “樓下那個穿西裝的男子天天傍晚在此地徘徊,你有沒有注意到。”陳知有點緊張。
  之之沉默地在帘子縫中張望一下,松口气,“就是灰衣黑領帶這個?”
  陳知煩惱地說:“他一連十天八天都在樓下監視人。”
  之之笑,“豈止豈止,起碼已有三五個月,人家在等隔壁內座的司馬小姐,司馬夫婦不喜歡這男生,嫌他的職業猥瑣,不讓上門,故此他只得站門外等。”
  陳知大奇,“你怎么知道?”
  “通街都知道這事,鐘點女工告訴我的。”
  陳知有點尷尬,緩緩坐下。
  “哥哥,事情已經過去,你不記得,沒有人會記得,切莫杯弓蛇影。”
  陳知輕輕說:“我老覺得似被人跟蹤。”
  “你多心了。”
  陳知用手搓著面孔,不敢告訴妹妹,他甚至做夢看見頭戴紅星帽的軍人破門進來抓人,把他自床上拉起來,不給他更衣,強逼穿內衣褲的他立刻走。
  夢境是這樣真實,他覺得痛,也可以感覺到背上爬著的冷汗,鄰房尚傳來之之的哭叫聲。
  哥哥,哥哥,她尖聲大叫,哥哥不要离開我們,叫得陳知心肝撕裂。
  他額用沁出汗珠。
  之之看到這种情形,不禁說:“你要本要看醫生,我知道有几位新聞從業員因受不住壓力困扰正在接受精神治病。”
  “之之,”他忽然同妹妹這樣說:“我們几會識干戈。”
  之之訕笑,“我早就明白這一點,所以口頭禪一直是‘秋瑾是秋瑾,我是我’,未必就此百戰百胜,但我确實知彼知己。”
  陳知不語。
  “你看你瘦多少,所以大熱天祖母都敦雞湯給你喝。”
  陳知不出聲。
  之之輕輕說:“我不曉得英雄午夜夢回可有想念父母,我想問,又怕他似一般青年那樣,一時感触,哭出聲來,那時可尷尬了。”
  陳知握住妹妹的手。
  “倘若連父母都不顧,再英勇,再天才,又有什么用?”之之停一停,“抑或這只是婦人之仁,大丈夫必需心狠手辣方能成其大事,那么,陳知你同我都只好做小人物。”
  陳知默認。
  陳之決意籌款買租屋。
  張學人問她:“那,你是不走了。”
  “從打算走到走得成,起碼要三四年時間籌備,這方階段,我們必須有一個窩,与其拆散資源,各自為政,不如集資住得舒舒服服。”
  “這笑錢屆時未必調得走。”學人提示她。
  他們剛剛走過一片小型越產公司,玻璃櫥窗上用鮮紅大字寫著“自古巨富由此起,把握机會,低价入市,跳樓价格。”
  之之指著給學人看,兩人一起笑起來,粵語鮮蹦活跳,便宜得跳樓,就不能再便宜了。
  學人想一想,“我贊成,還有八年時間,把屋价住光都值得。”
  “謝謝你支持。”
  學人笑,“我可不是說了算數的人,大丈夫坐言起行,我投資這個數目。”
  他掏出筆來寫一個數字遞給之之看。
  之之低頭一看,嚇一跳,“這想必是你的所有?”
  “是呀,工作這么些日子,省是省得不得了,連登樣的跑車都不舍得買,專門趁大減价才去挑,都在這里了。”
  之之看著他一會儿,“不行。”
  學人嚇一跳,“不夠?”
  “你是外人,怎么可以叫你入股。”
  “外人?正确的稱呼据說好像是外子。”他微笑。
  之之知道這就是求婚了。
  求婚有許多許多种,但极少有男性真正單膝跪下高舉絲絨盒子及鮮花苦苦哀求女方。
  之之低下頭,“我還沒有准備好。”心頭卻陣陣溫曖。
  “這不是可以准備的事,要准備工輩子都不會成事。”
  “你并不喜歡大家庭,你一直力勸我搬出來,你有什么必要同一大堆姻親一起住。”
  學人像是早已准備好一切答案:”因為你喜歡大家庭,你喜歡同一大堆親人一起住。”
  “呵學人,你不會習慣的。”
  “那么在二樓另外開一道門,我們打那里出入,地政公務科里我有朋友,我立刻會打听。”
  “張先生你太幽默了。”
  “我這個人最實事求是,陳小姐你考慮考慮。”
  之之微笑,“每件事都要付出代价。”
  “嫁我不算犧牲吧。”
  在大馬路上,之之就忍有住把頭靠在他胸膛上。
  在他們身邊路過的恰巧是兩位中年婦女,見狀即時把頭嘖嘖作鄙夷之聲,“世風日下,道德淪亡。”
  下一句接著來的大低是禽獸不如,或是恬不知恥,學人与之之快快逃走。
  之之問學人:“我們算不算亂世情鴛?”
  “你說呢?”
  銀行區車馬整齊,旗幟鮮朝,天空中万里無云,艷陽高照,柏油大馬路漆黑錚亮,下班的人群步伐有致,刷刷刷在他倆身邊操過。
  天性再浪漫,再悲天憫人,都著不出一點亂世的光景。
  學人笑,“世紀末的風情是有一點的。”
  “例如?”
  “例如男人想結婚,想生三女一男,從前哪有這种事?”
  之之吃一惊:“我也希望有三女一子。”她第一次透露心聲。
  學人喜极,面子上不露出來,只談談說:“那真要趁早做,不然時間來不及,徒呼荷荷,空遺恨。”
  之之問:“隔年生,還是年年生,抑或兩年生?”
  “兩年一名比較好,不然太累了。”
  “但是,那豈非十年八年都得帶球走路?不如一年一個做妥了可以复元過新生活。”
  學人有點猶疑,“嘩,屋子里豈非人頭涌涌。”
  他倆一直談,聊到极遙遠的歲月里去,一本正經,談起下一代的名字、教育、福利。
  但講到婚期,之之遺憾地說:“我真的沒有准備好。”
  學人閒閒帶出,“沒有另外一個人吧?”
  誰,除出他,誰會愿意三代同堂,之之笑了。
  老先生老太太适出之后,陳開友兩夫妻就榮升當家,陳知与陳之成為第二代,不再做不小點。
  之之希望舅舅搬回來,他一定會比從前開心,少了陳老太与他作對,他會更有歸屬感。
  之之并不打算刻薄老祖宗,她如果回港渡假,之之自然會把房間讓出來。
  只是七十多歲的人,還能往來几次,實屬疑問。
  計划還在進行,姑奶奶已經大罵光臨。
  老祖母早早起來就換好干淨衣服,著家中老中小三代男子去飛机場接人。
  陳知擺擺手立刻說:“我有要緊事約了朋友。”一邊低聲向妹妹發牢騷:“有空也不做迎送生涯,這种逃兵,每隔一陣就回來看看香港陸沉沒有,討厭。”
  陳之輕輕按住兄弟,“讓祖父同爸爸去好了。”
  祖母在那邊問:“之之,你呢,你可去接飛机?”
  之之清清喉嚨,“我有點不舒服,我在家等姑姑。”吐吐舌頭。
  大熱天時,八千里路云和月那般來回赶路,可免則免。
  況且,之之心里隱隱覺得,老祖母待女儿与媳婦始終親疏有別。
  母親在陳家這樣出過死力,老祖母仍然不給同情分。
  這樣一感慨,當然更加不肯扑來扑去。
  她躲到房中看言情小說。
  一個半小時之后,大隊回來了。
  之之不敢待慢,下樓去招呼長輩。
  姑姑身段保持得很好很好,外國生活顯然相當适合她,十多小時長途飛机并沒有令她憔淬,看見之之,立即一把拉住,“小之,听說你已有對象。”
  之之在不設防情況下想起張學人,不禁笑咪咪。
  她姑姑是過來人,立刻知道情報屬實。
  正想進一步交談,祖母過來說:“開怀,你去洗個澡休息一會儿才吃飯。”
  之之這才猛地想起,姑姑這次前來,是為者接收祖屋,那去掉的一分警惕兜一個圈子又回來了。
  姑姑拉拉之之,“來,陪我說說話,你們不知道一家子住一起談談笑笑是多大福气,我呀,每天早上送丈夫出門上班后,起碼悶十個小時才等到他下班回來,生活孤苦。”
  之之并不覺得姑姑夸張,在外國小鎮做主婦是天底下至至厭惡性行業之一,姑姑又沒有孩子,靜得更似刑罰。
  于是笑道:“我們天天可以聊到半夜。”
  冰釋前嫌,之之推荐最好的香皂給姑姑,又替她放一大缸溫水。
  陳開怀笑道:“我十八廿二的時候,也就睡在你那張床上,床褥左上角有一只彈簧修來修去修不好,不過我已經學會避開它,它不再妨礙我。”
  之之笑了,她也一早練熱這個技巧。
  “唉。”姑姑長歎一聲。
  是,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之之又笑。
  “之之.今天恒生指數有几點?”
  “兩千六百點。”
  “什么?”姑姑似大吃一惊,撩開浴帘,“這么高,你沒有弄錯吧?”
  之之答:“錯不了。”非常有把握,有信心,非常的高興,滿意,“地產股雙雙止跌回升。”
  “不可思議!”
  “嘿,不算什么,”之之口气如聯合交易所代表,“年底听說看三千余點,怎么,姑姑你消息仿佛不大靈通,那邊的中文報應該天天報道呀。”
  陳開怀一怔,“我忙著起程,這一陣子沒注意。”
  之之言若憾地說:“本來想等它跌到四五百點時撈一票,現在看情形沒有希望。”
  陳開怀浸在香氛里想:住在這個城市里的人這樣愛它,這個城市不會有事。
  愛國,未必,但之之肯定愛香港愛得不遺余力。
  中區每一個街角,每一間大廈的柱子,之之都放了感情下去。
  試過有一日她往丰匯總行套現,恰遇外國老年游客夫婦正嘖嘖稱奇欣賞大堂宏偉建筑,之之競忍不住過去搭訕:“真美,是不是?”非要人家認同了才肯离去。
  之之固執地倔強地愛著這個潮熱擠逼的都會。
  陳開怀太了解這种心態,她自浴缸出來,對侄女儿說;“有人說我最篤定,已經辦委所有手續,但卻沒有看見我付出的代价:我錯過了所有熱鬧,錯過了所有賺錢机會。”
  這是真的,她走的時候,股票屋价都不過剛剛上揚。
  之之微笑,“香港一無是處,走不足惜,香港的錢卻最好,牽腸挂肚。”
  陳開怀苦笑。
  “姑姑在那邊的生活怎么樣,要不要打七折?”
  陳開怀換上之之的便服,“有屋有車,質素好像不坏,無親無故,起碼打個對折。”
  “姑丈有固定職業,生活安定。”
  “三五万年新已算是中上人士,香港卻動輒七位數字。”
  之之連忙補一句,“不過是少數武林高手的新酬,且別忘記,港人那夸張作大的本領。”
  陳開怀笑,“之之。你真的長大了。”
  季庄泡好茶拿上來,“之之,讓姑姑休息。”
  陳開怀有很多很多話要說,并不覺得累,她想談香港的局勢,華僑的哀榮,中國的去向,一踏進家門,她几乎不想再孤零零回到小城的一角去生活。
  ------------------
  熾天使書城OCR小組
  文學視界(http://wxsj.yeah.net)掃描校對
  轉載請保留!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