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19


  珍仍然低頭凝視著丈夫的臉,仿佛想知道死亡是什么感受。這時潘維凡走了回來,他把鋤頭扛在肩頭,她嚇了一跳,轉身离開。潘維凡安靜但小心翼翼地把鏟子放下。
  他解開他制服胸袋的扣子,拿出一個黑皮冊子,上面印有“史丹·卜賀”的金色字樣。那里頭裝著史丹的駕駛執照和其他證件,一堆信用卡、會員卡,還有三張一塊錢的鈔票。
  “他留下的東西不多,”年輕的潘維凡說。
  他聲音里的深厚感情讓我一震。
  “你認識史丹·卜賀?”
  “我等于是打從小就認識他了,從小學開始。”
  “我還以為他上的是私立學校。”
  “他是上私立學校,不過那是在小學畢業以后。那年夏天他出了點問題,所以他媽媽把他送到比較特殊的學校去。”
  “是不是他父親跑掉的那年夏天?”
  “沒錯。史丹一生際遇坎坷,”他的語气里帶點敬畏。“我在小學的時候是很羡慕他的。他家有錢,我們家卻窮得像耗子。不過我再也不會羡慕他了。”
  我四周張望想找到珍。她已經朝馬廄那個方向晃過去,好像在尋個逃避的所在。她讓我想起前一天看到的母鹿,只是她的身旁沒有小鹿。
  等我赶上她,她已經站在那部焚毀的車旁。
  “這是我們家的車嗎?”她問。
  “很遺憾,是你們的車。”
  “你有車嗎,亞契先生?我得离開這里。”
  “你要去哪里?”
  “到我婆婆家去。我昨天是在醫院過夜的。”
  我把我們的去處跟喬·凱西說了,同時告訴他,我稍后或許會到醫院的解剖部找他。珍和我走上山道。她在前面帶路,動作敏捷迅速,像個冀望能爬离眼前一切的女人。
  离我停車的看台不遠處,一堆三夾板桌攤開在叉架上。許多人落坐在桌子四周——大概不下百余人——吃著一部流動炊事車煮出來的大鍋菜。
  我們經過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抬起頭來。有人吹口哨,有人歡呼。珍只管低著頭往前走,一頭鑽進我的車,那模樣就像是后面有人追著她跑似的。
  “是我不好,”她自怨自艾地說。“我不應該穿這樣的衣服。”
  我們開過城郊,繞了很遠的一段路。我試著問她有關她丈夫的事,可是她毫無反應,她只是低頭坐著,深陷在她自己的思緒中。
  等我們進入卜賀太太的峽谷后,她挺起身子,開始四處環望。火勢延燒之廣,連峽谷的人口都未能幸免,樹木和山邊的矮樹叢全留下燒焦的痕跡。
  “峽谷之家”里面的房子大部分完好如初,有几棟卻完全付之一炬,仿佛火神只是隨興點召。其中一棟房子,除了石頭壁爐和一個維納斯雕像還立在瓦礫和枯焦的水管之中,其他什么都沒留下。一對男女正埋首廢墟當中。
  我們往峽谷更深處開去,一路都看得到火神的任性隨意。卜賀大大家的酪梨樹林似乎毫發無傷,可是再上頭的橄欖樹林卻被燒得焦黑一片;”比磚瓦屋頂還高的尤加利樹,大部分的枝干都不見了,樹葉也一片不剩;谷倉被燒光了,房子本身也被波及,不過依舊完整。
  珍有鑰匙,我們一起進屋。關上門的房子處處彌漫著火的苦焦味,像是被棄置的廢屋。那些殘破的維多利亞式家具看來都像是准備要進垃圾場了。連那些用玻璃盒子裱起來的鳥類標本,讓人也有今不如昔的慨歎。一個橡樹啄木鳥的玻璃眼睛只剩一只,知更鳥掉落了胸羽;它們看來就像是特地做來為這個死气沉沉又气急敗坏的世界借尸還魂的假鳥。
  “對不起,”珍說。“我得去找件黑色的衣服。”
  她的身影消失在房子的另一頭。我決定打電話給麥威里,他是舊金山的私家偵探,曾經跟我合作過其他案子。我走進毗連客廳的一間小房,牆上挂著卜賀家祖先的鐵板照相相片(在黑色的薄鐵板上涂布火棉膠溶液后,立即進行曝光而制成的正像照片。盛行于十九世紀中)。一個留著山羊頰須、著高領衫的男人在一個黑相框里瞪著我,仿佛示意要我對他的山羊胡子致上敬意。
  他的炯然注視雖然讓我聯想到卜賀太太的眼神,可是無助于我對她的了解。我看過精干有活力的她,也見到她病弱衰頹的模樣。她的這兩种面貌中間有段空白,我需要一些東西來填補,某种能夠解釋她丈夫為什么离開她,或是她儿子為什么离不開她的東西。
  這個房間的擺設中,有張讓我不禁想躺上去的黑皮沙發,還有一個磨光櫻桃本做的小書桌。書桌上有部電話,端放在一個破舊的皮面文件匣上。
  我在書桌旁坐下,雙膝伸人桌下容膝的空間里,撥電話到麥威里位于舊金山吉利街的辦公室去。值班的女孩把我的電話轉接到他住家大樓的頂層去。
  電話是另一個女孩接的,聲音比較不那么一本正經,然后是麥威里接過去。
  “亞契,等下再打給我。我正在跟女孩子快活,你在破坏我的好事。”
  “那你打來。”
  我把卜賀太太家的電話號碼念給他記下。
  然后我拿起電話机,把壓在下面的那個皮面文件匣打開。文件匣里頭有几張大頁的書寫紙,還有一張用墨水畫成的褪色地圖,地圖的紙已經起皺變黃。地圖上畫出了一半左右的圣德瑞莎海岸平原,后面還輕描上几筆山丘和山群,看來很像是拇指印和掌印。
  有人在地圖的右上角寫道:“美國土地局圣德瑞莎市前使節費康南。一八六六年六月十四日于辦公室存檔。約翰·貝利”
  書寫紙的第一頁內容是伊莉·費康南·卜賀以斯賓塞書法寫的(美國俄亥俄州斯賓塞氏所創的草書体。為十九世紀五○∼八○年代間美國最流行的書法指南),題目是“回憶”,我讀了出來:
  圣德瑞莎郡歷史協會要我為我的家族歷史記上几筆。我的祖父羅伯·杰可·費康南,是麻薩諸塞州一位學者之子,他是商人,也是路易斯·阿剛西斯的受業弟子。我祖父曾經參加過美國聯軍,于一八六三年五月三日昌色拉維爾一役中受到重傷,几乎殉職。不過他終究得以終老,親口告訴了我他的這段經歷。
  后來他來到太平洋海岸養傷。一方面通過買賣,一方面經由婚姻,他攢聚了好几百畝地的產業,也就是后來人稱的費康南農場。這塊農場大半原是教會的屬地,于一八三四年歸于民用,成了大墨西哥區的一部分;而后從我祖母手中傳給我祖父,之后再傳給我父親,費康南二世。
  要我提筆描述我已故的父親,對我來說誠非易事。他是費康南家族當中第三個讀哈佛大學的男孩。說他是個農場主人或是生意人,不如說他更像個自然學家和學者。我的父親曾經遭人批評,說他敗盡家產,而他總以“人生有比錢財更重要的事要做”以為回覆。他后來成為一位知名的業余鳥類學者,圣德瑞莎地區第一本本地鳥類品种目錄就是他的作品。他克藏丰富,本土和异國皮羽都有,后來都成為圣德瑞莎博物館鳥類收藏品的主要項目。

  從這里開始,那筆斯賓塞書法開始歪斜:
  我听過不實的傳言,說我父親是個殘忍的鳴禽凶手,說他之所以殺害這些鳴禽,是出于他嗜殺的本性。沒有比這個更离譜的謊言了!他射殺鳥儿純粹是為了科學,是為了保存它們身上短暫如春花的斑點、條紋之美。他深愛這些色彩斑爛的小飛行者,但為科學之故,他不得不射殺它們。
  我可以以我個人的觀察作證。我陪我父親去過國內外很多地方探險,多次看到他把中彈的囀鳥或是鳴鳥握在他溫柔而剛毅的手里,對著它穿孔的身軀毫不隱飾地哭泣。有時候我們兩個,就我和他,會躲在我們家族擁有的峽谷某個陰林處一同哭泣。他是個好人,也是個神槍手,他射死鳥儿的時候快如迅雷,完全不留痛苦,也從不失誤。費康南二世,其實是個戴著人類形貌下凡的神。

  到最后,字跡已經變得碎碎片片,糾結在划了線的黃色紙頁上,有如潰不成軍的行伍。
  我開始搜索書桌的抽屜。右手邊第一個抽屜里塞滿了帳單,其中有几張已經好几個月沒付清,上面印有小小的字樣:“請立刻付款”。“如果再行拖欠,我們將會訴諸法律”。
  我在第二個抽屜里找到一個老舊的木制槍匣,我打開它,一對德國打靶用手槍擺在尺寸适中的軟緞座上。槍的式樣雖老,可是上過油擦得晶亮,看來像是珍奇的藍色珠寶。
  我從木匣里拿起一枝槍,放在手里掂了掂。又輕又平衡,這槍似乎本身就為配合眼睛視線而設計,我不由得跟著它瞄准。我用槍對准照片里那個蓄著山羊胡的人,可是徒覺愚蠢。我帶著槍走到窗邊,想找個比較好的目標瞄准。
  外面沒有鳥儿。不過水泥柱的金屬頂座上有個圓形的喂鳥器,一只老鼠正在吃喂鳥器里剩下的几顆谷粒。我舉起空槍對准老鼠,那個小東西跑下柱子,消失在黑色的溪谷里。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